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如表是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对比表,由此表可知:(     
1890年1910年
英国145171
德国71112
法国3647.9
奥匈帝国19.729
俄国10.930
意大利4.55

A.意大利工业生产率最高B.德国成为工业后起之秀
C.各国工业化水平不平衡D.英国工业保持领先地位
2 .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是指(     
A.水力B.电力C.煤炭D.核能
2022-07-07更新 | 7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一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检测历史试题
3 . 小麦是英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英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

——据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
2022-04-2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
4 .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商品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15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材料三   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要引起了一系列的发明和改进…

——《全球通史》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许多科学成果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新航路开辟航线途中A、B两条航线的开辟者分别是谁?支持国家是哪个?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3)工业革命时期,对蒸汽机的改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是谁?材料三中以蒸汽为动力的“一系列的发明和改进”中,有哪些新的交通工具?发明者分别是谁(请举两例)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新技术”主要有哪些?(请举两例)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04-2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
时间数量财富来源占有社会总财富(%)
1861年前仅有几人主要是大农场主3.6%
1892年4 047人财富继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铁路业9.6%

(数据来源: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
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
A.重化工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B.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C.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D.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
7 .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2020-01-20更新 | 641次组卷 | 60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8 . 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新兴的城市和衰落的农村
D.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9 .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上日益形成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农矿业生产国。该学者意在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B.扩大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C.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矛盾
D.形成了世界分工的基本格局
10 . 下表是根据《世界经济千年史》编制的3个国家和世界商品出口实际增长率(1870年~1998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87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8
英国2.80.03.94.4
美国4.92.26.36.0
中国2.61.12.711.8
3.40.97.95.4

A.1870~1913年美国商品出口增长率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1913~1950年英国商品出口增长率反映出英国大国地位的丧失
C.1950~1973年世界商品出口高速增长说明世界贸易实现自由化
D.1973~1998年中国商品出口大幅增长是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