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达21810公里。一五计划时期,全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面貌,同时将新线建设放在西南、西北地区⋯⋯1991年,国家启动高铁科研攻关计划。2005年制定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强化了高铁建设“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第一条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威际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大步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大方向。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德国两国铁路发展状况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建设对新中国发展的意义。
A.水力 | B.电力 | C.煤炭 | D.核能 |
时间 | 工具 | 经济要素的变动 |
公元前4世纪 | 铁器的使用 |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
18世纪末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厂的普遍出现 |
19世纪末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
20世纪中叶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
A.经济要素的变动有利于生产工具革新 | B.科技在生产方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C.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日益走向了分离 | D.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实现了一体化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 B.工业生产竞争日益激烈 |
C.垄断程度越来越高 | D.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
材料一 在人口压力下,英国出现了能源危机(木材短缺)和棉布危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还有其他各种条件,包括水力资源、煤矿资源、银行信贷系统,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展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
——引自《保留工业文明的脚印》
材料二 西方国家针对工业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不断建立、调整和完善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引自《保留工业文明的脚印》
材料三
年份 | 名称 | 内容 |
1601 | 《济贫法》修正案 | 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
1848 | 《城市公共卫生法》 | 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1975年实施 |
1866 | 《城市环境卫生法》 | 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
1909 | 《城市规划法》 | 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
1945 | 《工业分布法》 | 旨在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
1946 | 《新城法》 | 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 |
1949 | 《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 | 政府管理乡村交通工作 |
1952 | 《城镇发展法》 | 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 |
——根据【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经济和政治运行机制”主要有哪些?
(3)材料三呈现的是1601年至1952年英国解决城市化问题的过程,请对这一过程进行解读。
A.工业革命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
B.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加剧农村的分散 |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型交通工具的兴起 |
D.工业化严重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B.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
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 D.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
A. |
B. |
C. |
D. |
A.殖民者对非洲资源的需求 | 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
C.欧洲各国的殖民竞争加剧 | D.非洲成为最后一块殖民地 |
A.材料信息有误当时无电报 | B.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 |
C.英国当时以商品输出为主 | D.科技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