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发展阶段大致时间大致跨度主要特征备注
工具时代
起步
发展
成熟
250万—0.6万年前
250万—20万年前
20万—4万年前
4万—1万年前
250万年
230万年
16万年
3万年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早期、狩猎采集
旧石器中期、血缘氏族
旧石器晚期、母系社会
人类
诞生
社会化
过渡
农业时代
起步
发展
成熟
1万—0.6万年前
40001763
4000500
500618
618年—1500
4000
5800
3500
1100
900
新石器时期、作物栽培
农业文明、农业经济
古代文明、奴隶制
古典文明、封建制
东方文明繁荣、欧洲中世纪
文明
诞生
农业化
过渡
工业时代
起步
发展
成熟
1500年—1763
1763年—1970
1763年—1870
1871年—1913
1914年—1945
260
210
110
40
30
欧洲文明崛起、文艺复兴
工业文明、工业经济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器化
家庭机械电气化、社会主义
第一次现代化
工业化
非农业化
过渡
知识时代
起步
发展
1945年—1970
1971年—2100
1971年—1992
1993年—2020
20
130
20
30
第三次产业革命、信息化
知识文明、知识社会
第一次信息革命、微电脑
第二次信息革命、网络化
第二次现代化
知识化
非工业化

——摘自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人类文明进程周期表》


结合所学知识,就人类文明进程的某一历史时期,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以世代守土为主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古代基本上没有社会性的就业问题学校教育主要以培养政府官员为目的,近代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从19世纪60年代起,民族危机严重,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军事工业,为这类企业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的职业教育也随之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救国思湖兴起,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诞生,凝聚了当时教育界、实业界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由政府主持建立近代新职业教育体制,仿效日本、美国的教育在中国建立了新的学制,并且把职业教育的某些做法渗透到普通中小学教育之中。

——摘编自俞启定《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形成的探讨》

材料二 德意志民族崇尚手工艺和技艺,受过严格训练而获得“师傅”称号是令人尊重的18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应用于生产和加工。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职业教育学校类型。实科学校、专科学校接收有初等学校教育水平但不能顺利升学的学生,工业学校是半工半读学校,专为底层社会儿童开设。德国公民普遍认为,具有某种职业资格是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先决条件。国家在教育方面,大力投入经费,推动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当时德国的学校职业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门传授职业技能的学校,另一种是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星期日补习学校。

——摘编自黄日强《传统因素对英德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做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的发展演变

古代
早期
以牲畜拉车代步;显贵者驾以“驷马”(四匹马同架一车)
宋代街市有商户专门出租“长车”,顶上有盖,四周挂幔,可载乘六人,以日计值
1886年前后人类第一辆汽车诞生: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电打火、化油器等独创技术,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

续表

20世纪初近代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图利亚”,因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司机与她平坐而被尘封于宫中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中国一汽”下线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卡车,被命名为“解放”;两年后,第一辆国产轿车问世,名为“东风”,又名“红旗”
1985-1995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旗下生产的“桑塔纳”轿车被乡镇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老板们誉为“轿车小旋风”
21世
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卫星导航、人车交互、主动安全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相继出现

——摘编自林平《汽车史话》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1-06-11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2021-06-08更新 | 7175次组卷 | 6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871~1914年间,法国有35种妇女报刊问世;1876年,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妇女会议;1878~1913年间,仅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的女权主义代表大会就有11次。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B.启蒙运动的兴起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男女平等的实现
6 . 到1906年,德国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生为:普通进修学校在校学生13万人,工商业进修学校学生20.6万人,贸易学校学生4万人,商业学校学生5.3万人,农业学校学生6.7万人,普通女子继续教育学校学生7.1万人。这种状况
A.保证了德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B.旨在适应当时德国经济发展需求
C.表明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D.促进了教育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7 . 下表是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五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其中①是(     
(以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为100)
年份 国家五国合计
19131436616173
1920144759277
19371142512474
194811.253.43.93.6173.1

A.德国B.英国C.日本D.法国
8 . 据统计,1871年德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之比为63.9:36.1,1885年该比重调整为56.3:43.7,1895年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二者比例为50.2:49.8,到1910年这一比重则变为40:60。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德国
A.已具备了国家统一的条件B.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C.城市化的水平不断地提高D.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9 . 美国捕鲸业曾一度繁荣,鲸油、鲸骨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照明、润滑、服装等行业;19世纪60年代以后却急转直下,许多从业者破产或被迫转投其他产业。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技术革新改变市场儒求B.政府转为扶持重工业
C.保护生态成为社会共识D.生产及资本走向集中
10 . 下表是19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图中反映出的信息,评价正确的是
A.殖民扩张是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国家经济发展快
C.海外市场广阔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