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之后,原有重商主义思想下实施的关税保护政策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它阻碍英国以廉价的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此外某种程度上由于英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欧洲其他国家也采取了高关税政策。在这种形势下,工业资产阶级于19世纪初叶起展开了剧烈的斗争,促使英国向自由贸易政策转变。

——摘编自张婷《浅析英美的自由贸易政策》

材料二 1861年,当南北战争一触即发之际,美国出台了莫里尔关税法,对美国国内不能生产的所有商品,如咖啡、糖和茶叶等征收高关税。此后,1862年和1864年关税法进一步提高了莫里尔法案中确立的税率。1870~1913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5%,远高于英国的1.9%;1870~1913年,美国的年平均出口增长率为4.9%,而英国则为2.8%。美国愈来愈担心国际经济地位衰退的英国会实行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因此在1913年的安德伍德关税法中略微降低关税,希望别国跟进。

——摘编自邓峰、王军《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前期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3-01-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万两千年之前,人类在广袤的地球上的网络联系非常松散。农业发明之后,形成一些比较紧密的区域性网络。大约6000年前,演变出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网络。距今2000年的时候,出现了最大的一个网络——旧大陆网络(包括欧亚大陆和北非),这里是文明最发达的中心地区。500多年前,海路大通,大大小小的各种网络结成一体,形成整体性的世界网络。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命运开始被编织在一起。最近160年,世界性网络的联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交往迅速电子化。

——摘编自麦克尼尔《人类之网》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3 . 下面是关于近代美国的漫画。该漫画说明(     
A.工业革命成就了美国霸权B.美国积极推进殖民扩张
C.科技与实业是富强的基础D.共和制优于君主立宪制
4 . 工业革命开展之前,英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但是随着曼彻斯特等地区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大量中小城镇兴起,使英国经济重心开始向西、向北转移。同时,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促使城市经济资金不断流入工业领域,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反映了英国(       
A.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B.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产业结构
C.劳动力集中加重了城市治理负担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相互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 世纪后期的欧美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低潮,即使是在工人运动较为发达的德国,工人运动也没有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迷信普选制,幻想在容克地主统治下实现社会主义。该现象最能说明(     
A.欧美无产阶级斗争意志呈现下滑趋势
B.对外战争消解了工人阶级的反抗意愿
C.欧美国家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D.福利国家的出现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6 . 爱迪生创办了美国第一个工业实验室,这个实验室被戏称为发明工厂,后来发展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从1868年到1910年,以爱迪生的名字命名的新发明就有1300多项。这一发展历程表明(     
A.经济发展动力发生转变B.美国率先进入电气时代
C.工业革命助推科技创新D.现代工厂制度加快确立
7 . 1876年,德国卡洛制造出“真正的红色染料”。两年后,鲍姆发明了酸性猩红染料。随着焦油染料工业的繁荣兴旺,酸碱和其他无机副产品的生产也得到了发展。到1913年德国合成染料的产量占世界的80%。德国化学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具有特殊经济地缘优势B.德国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全球领先
C.德国人重视科技的生产转化D.德国充分利用了本国的自然资源
2022-09-27更新 | 41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盟校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长时间以来,德国首相俾斯麦多次对皇帝表示:坚决反对德国在欧洲外谋求领土。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俾斯麦却以极大的热诚投身于殖民活动中。仅1884到1885年间,德国在非洲就取得了一百多万平方英里的殖民地。俾斯麦的转变(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确立B.源于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C.旨在缓解严重的阶级矛盾D.意图夺取世界霸主地位
9 . 1826年,李比希在德国首创了闻名于世的现代化学实验室——吉森实验室,这一模式得到广泛的欢迎。随后,不仅各大学纷纷建立实验室,各类企业也对此表现出强烈兴趣。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化学工业迅速崛起。这反映了当时(     
A.科学与生产相结合的趋势出现B.科学发展严重污染环境
C.英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改变D.重化工业逐步占据主导
10 . 19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将大量资本投入西班牙、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南美洲的煤矿、铁路等企业。至19世纪末,法国国外投资总额已达270~280亿法郎,三倍于投在本国的资本。这对于当时法国的影响是(     
A.制约了国内工业发展B.促进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C.使法德关系急剧恶化D.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