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概况

英国工业化时间长,城市化时间短,城市化超前;机器制造业和工业品出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倾向,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法国高利贷和资金外流;中小企业多,工业技术更新改造不足;重工业发展缓慢;注重机器设备引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不足,城市化滞后
美国注重交通、发明创造、科学管理和规模经济以及重视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新兴工业,产业结构比较协调,重视农业发展;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城市化滞后
德国后期部分企业和产业实行“国有化政策”;工业化战略服从军国主义化战略;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重视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超前

——摘编自张一民《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

材料二   经过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为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蓄积了超常的扩张能量。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加快了我国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共十九大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共二十大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经济在调整优化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共同之处并简析其对世界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相比,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突出的价值。
2024-01-10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在19世纪末,在钢铁行业和多数新兴工业里,出现了许多横向整合的“新联盟体”,以降低生产成本,应对经济无规律的上下波动,提供比较稳定的物价、比较有连续性和有保障的就业。这种“新联盟体”(     
A.根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B.缓和了两大阶级的矛盾
C.有利于自由主义的传播D.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3 . 1857年,美国投资人菲尔德开始投资铺设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在历经多次失败以后,菲尔德依然百折不挠,终于在1866年获得成功。菲尔德最后能够成功主要得益于(     
A.重化工业蓬勃兴起B.电学技术的进步
C.内燃机成为新动力D.世界市场的形成
2022-12-0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19 世纪后期的欧美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低潮,即使是在工人运动较为发达的德国,工人运动也没有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迷信普选制,幻想在容克地主统治下实现社会主义。该现象最能说明(     
A.欧美无产阶级斗争意志呈现下滑趋势
B.对外战争消解了工人阶级的反抗意愿
C.欧美国家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D.福利国家的出现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4年,美国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国务卿西沃德要求外交官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重要的外交任务。为了从欧洲招募熟练工人来美国工作,一些企业还组团赴欧洲招聘。这主要是源于美国(     
A.内战陷入胶着状态B.西进运动受到阻滞
C.工业革命进程加速D.急于取代欧洲优势
2022-10-30更新 | 41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爱迪生创办了美国第一个工业实验室,这个实验室被戏称为发明工厂,后来发展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从1868年到1910年,以爱迪生的名字命名的新发明就有1300多项。这一发展历程表明(     
A.经济发展动力发生转变B.美国率先进入电气时代
C.工业革命助推科技创新D.现代工厂制度加快确立
7 . 长时间以来,德国首相俾斯麦多次对皇帝表示:坚决反对德国在欧洲外谋求领土。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俾斯麦却以极大的热诚投身于殖民活动中。仅1884到1885年间,德国在非洲就取得了一百多万平方英里的殖民地。俾斯麦的转变(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确立B.源于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C.旨在缓解严重的阶级矛盾D.意图夺取世界霸主地位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持续到19世纪的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据此可知,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     
A.密切了科技与生产的联系B.以交通工具的创新为前提
C.催生了大规模垄断性组织D.在大西洋的两岸同步推进
2022-07-15更新 | 190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08年,美国企业家福特经过标准化及简化,把T型汽车的零部件,包括螺丝和螺帽在内,精简到5000个,形成了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生产,他表示:“不用任何试装,可以把一辆汽车的一半零部件卸下来,装到另一辆汽车上去。”这种生产模式的出现(     
A.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B.推动工厂最终取代工场
C.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D.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0 . 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大行其道。而到了20世纪初的英国,则“对劳动中的卫生和安全条件、工时限制等作出规定…它使契约自由比过去更为深刻。”企业成为“领主”,国家是“最高领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加剧
C.国际工人运动不断发展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2022-06-27更新 | 743次组卷 | 4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