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1 道试题
1 . 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     
1870年1890年1910年1913年
德国184089100
英国446285100
美国119389100

A.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愈显重要B.美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
C.资本主义各国迅速完成城市化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022-07-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在国内实行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在农村进行大规模图地运动,为城市工业发展准备了大量可供雇佣的“自由”劳动力。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应用提供了技能经验和人才条件;同时,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以牛顿力学和数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金倍《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燕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19世纪末“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形成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主日学校(又译星期日学校)学习时间不占用童工的劳动时间,只是在星期日接受教育,它设置一些文化和技艺课程,将工人子弟培养成为潜在的合格工人,至19世纪初已遍布英国各地。据调查统计,在伯里、萨福德、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工业地区,14-18岁的学生人数超过14岁以下的学生。1851年,英格兰超过200万人在主日学校上学,占总人口的12.5%,占5-15岁的劳工阶层的孩子的75.4%。

——摘编自朱静宜《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教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大批农民涌入工业地区,其子女迫切需要获得教育,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当时英国与其他国家竞争激烈,美国、德国都很重视初等教育。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国家拨款补助教育。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除传统课程外,中等学校还开设数学、力学、测量、航海等课程。在剑桥大学,电磁场理论的奠基人麦克斯书创建卡文迪什物理实验室,展开教学和多项科学研究。

——摘编自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主日学校办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英国教育发展的背景。
2022-07-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后半期,更多企业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体现了(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技术管理呈现制度化趋势
C.垄断组织追逐高额的利润D.旧工业生产模式不复存在
2022-07-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汽车的发明,加快了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人们感慨:“伟大的发明!有了它,我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啦!”现在,开车出门,道路上经常是汽车首尾相抵,行进艰难。这说明(     
A.科技革命推动了各地的交流
B.汽车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C.发展科技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D.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
2022-07-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由于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行为,历史上人的活动的结果和作用即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与行为者的主观目的是相联系的,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观目的与客观作用一致的形式,可称为历史的自觉工具,反之,则称为历史的不自觉工具。但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它一旦产生,其价值和影响就不再局限于行为本身,都已经载入史册,都对历史发展产生了作用。

——董小川《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问题——主观意志与客观效果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证。(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反映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A.科学家开始从事实验研究B.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C.应用研究比基础研究更受企业重视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
2022-07-07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美国学者马汉鼓吹海权对国家兴衰的决定作用,其主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欧美发达国家。这一现象(     
A.适应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需求
B.体现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实现了美国对世界海权的绝对控制
D.促成了美国对孤立主义政策的放弃
9 . 1883年,荷兰第一次以殖民地为展题举办了“殖民地与技术产品世界博览会”,英、法等国也陆续举办了呈现殖民地风俗风貌的“殖民博览会”。这可以反映出(       
A.殖民地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宗主国与殖民地交流加强
C.工业革命的成果突飞猛进D.欧洲列强间殖民竞争激烈
10 . 教育是立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与此同时,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发展近代教育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德国发展近代教育的措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2-07-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