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7世纪后,欧洲“文明国家”逐步建立了一套国际法体系,并将这套国际法作为区分“文明国家”和“野蛮民族”的标准。19世纪这套欧洲法系又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欧洲法系扩展到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B.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C.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D.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
2 . 美国企业家福特的创新是推出了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用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这样大大提高了汽车组装的速度,使得福特公司在改革实施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直接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A.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B.工厂制度广泛推广
C.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D.蒸汽动力得到普及
3 . 1889年,结合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铁塔设计方案从700多件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尽管遭到300多位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与艺术家的反对,但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1887年三月工程正式开工。数百名工人经过2年2个月又23天的努力,铁塔终于在1889年3月3日完工,并以铁塔的设计者、杰出的建筑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名字命名为“埃菲尔铁塔”。法国政府支持该设计方案最主要的理由是(     
A.它是法国工业化成功的象征B.它展示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C.它是巴黎城悠久历史的标志D.它是当时新科技材料的展示
4 . 下表是1860年和1900年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这反映了(     

A.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B.海外市场广阔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C.美国发展成为头号强国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电气理论和电气技术的进展、热学的进步,钢铁化学、电力、汽车等工业部门获得飞快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实践经验被转化为生产力D.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出现
2023-07-14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6 . 下图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变化情况。造成欧洲与印度数据变化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A.生产方式的变革B.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C.文化程度的差异D.自然经济对工业文明的抵制
7 . 阅读材料。

材料一: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三: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个标准即是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

——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2023-05-18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纲要下期中冲刺--(高频材料分析题60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交织在一起,是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大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王朝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大多为领土宗教纷争、争夺霸权、掠夺财富、保持荣誉等。地理大发现后,在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近代早期的一个新现象。商业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尚未被占领的欧洲以外的地区,后起的荷兰、英国、法国之间也由于商业利益和殖民地的矛盾和争夺发生冲突和战争。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853年没去过印度的马克思认为被殖民前的印度社会处于几近停滞的状态,甚至直言印度“没有历史”,从根本上缺乏推动自身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英国的殖民统治恰好可以从根本上破坏印度传统社会的结构,进而成为刺激印度迈入现代化转型的外来动力。在19世纪70年代,考察过爱尔兰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惨况”后,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爱尔兰陷入“糟糕的社会状况”之中。马克思晚年摈弃了早期关于印度社会的认识和观点,丝毫不见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影子。

——摘编自胡洁瑶《从“双重使命”到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国际商贸对于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对印度和英国殖民统治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2023-05-15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纲要下期中冲刺--(高频材料分析题60题)
9 . 如图是1841年至1910年进口鸦片所占中国总进口货物的比重变化(单位:%)示意图。由图中数据变化可推断
A.西方列强停止向中国输出鸦片B.列强扩大了对华的商品倾销
C.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D.中国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中心
2022-05-30更新 | 1353次组卷 | 9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五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