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张东刚《政府消费支出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00年前,世界经济是多中心的,中国是中心之一。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欧美国家是中心区,中国由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之一逐渐边缘化,成为欧美国家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产地;由于缺少先进的交通工具、运输费用昂贵、“厘金”制度阻碍、西部产品质量不佳等原因,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大,西部内陆成为东部沿海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这样,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也形成了中心-边缘关系。

——摘自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消费的变动趋势及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从中心走向边缘的原因。
2021-12-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1896年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说:“近年各省所设学堂,虽名为中西兼习,实则有西而无……各省学堂,既以洋务为主义,即以中学为具文,其所定中文课程,不过循例咿唔之事。”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A.传统纲常礼教已经被抛弃B.中西文化呈现出交融之势
C.教育近代化取得一定成效D.西学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2021-12-03更新 | 532次组卷 | 11卷引用: 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鸦片战争后,安徽祁门红茶“价格品定,漫无标准,唯洋商意旨是从”。甲午战争后,山东产棉区则有“日本洋行,以直接间接之关系,不在济南,或他埠设行交易,而在各县乡村产棉区域,就地采买,任意定价”。这反映出
A.中国由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B.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加深
C.西方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倾销D.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成为世界性的军事强国,尤其是其陆军的战斗カ给中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评价各国炮位时曾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之所以大败法兵,主要是用了“一智谋之商人克虏伯创造之后膛枪炮也”。

材料二 克虏伯是德国大型的工业集团,其生产的克虏伯后膛钢炮以“全钢后装”结构闻名世界,半数以上销往国外,成为军火买卖的大宗。19世纪60年代末,中国开始选购克虏伯炮,在后来的近半个世纪里,清海防炮台、新式兵轮等,都以克虏伯炮为重要的武器装备;各地的兵工厂也努力仿制克虏伯炮,还翻译了一批德国的军事科学技术图书;德国也派了不少科技人员到中国传授技术,清政府则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和留学生赴克虏伯学习。1901年后清廷新军的炮队编制皆仿德国,用炮皆为克虏伯的过山炮和野战炮。

——摘编自乔伟等《德国克虏伯与晚清军事的近代化》


(1)依据材料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与德国军事关系密切的表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与德国形成密切军事关系的原因。
2021-10-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赣六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1899年,湖北官钱局向日本官方印刷局订印钞票。湖广总督张之洞发布通告:“本部堂、院念市面之艰,特饬在日本铸造银元票……以补银元之不足。……与官钱票相辅而行,按照银元市价,折合银钱,准其完纳丁漕、关税、盐课、厘金、土税、膏捐等一切捐款各官项。并饬武汉官钱局,凡持此票呈缴官项及兑取银元者,即由该局一律照收兑发,勿得阻滞。”张之洞的行为
A.标志着汉族官僚的崛起B.引起了国内市场混乱局面
C.有利于扩大政府的税源D.加剧了日本对华资本输出
2021-09-17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世纪中期,英国有人认为:“家庭生活和家庭原则不久就将结束,社会将不再由家庭组成,而是由个人组成;因为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孩子很早就分离了。”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是
A.传统道德的崩溃B.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C.民主政治的发展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
2021-09-14更新 | 20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下表可知,洋务运动
1861年经恭亲王提议,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
1862年经恭亲王提议,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1866年左宗棠开设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
1872年经曾国藩和李鸿章提议,清政府派遭30名少年学童赴美国留学;李鸿章开设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水师学堂,并奏请批准铺设铁路。

A.促进了“西学东渐”的兴起B.有利于晚清的社会转型
C.系统地学习了西方近代文明D.改变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9 . 1876年,《申报》的一篇文章讲到,作者在数年前提倡用机器仿织洋布,有人讥讽他“但欲为西国出售机器,不顾有害于中国女工”;如今,友人认为:“广购机器仿织洋布,非夺中国之利,实分西人之利也。”作者还对中国没有致力于这一“生财大道”而深为痛惜。由此可知
A.新媒介宣传实业救国思想B.民族机器织布业遭到压制
C.国家主权意识的逐渐增强D.统治集团无意于进行改革
10 . 这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环境下所推行的自救运动,打下了中国逐步走上近代化的初步基础。下列关于这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严重地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