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019-01-30更新 | 5929次组卷 | 80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世界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中国社会经济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之下,也开始了艰难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三   (1)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

(2)……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数量远超以往……;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出现怎样的变化?从材料一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及表现。
(3)材料三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曲折发展的命运对我们有何启示?
2019-04-1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反映了1909年与1910年在欧洲主要产丝国意大利发生地震导致生丝产量锐减后,随着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的上涨,我国上海丝车数量的增长情况。此变化说明
A.国际市场决定着我国生丝的生产成本
B.意大利是我国生丝市场的主要出口国
C.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了中国纺织业发展
D.意大利取代了我国生丝生产大国地位
5 . 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材料三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特点及所反映的经济观念。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历史条件。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注:厘金,旧时的一种商业税)可知,在19世纪中晚期
A.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B.田赋总额不断下降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对外贸易大幅攀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而到后来李鸿章指出“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等言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B.中国的民族危机有所缓和
C.清政府积极收回国家主权D.救亡图存的意识开始萌发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业初兴之时,只有现在所谓定期贸易。《易经·系辞传》说: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指这一事实。所运销的,多数是奢侈品,所以专与王公贵人为缘。“子贡(卫国大商人、孔子弟子)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史记·货殖列传》),“交通王侯,力过吏势”(《汉书·食货志》),此等商人,看似势力雄厚,其实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浅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从农村上市的绝大部分货物进入定期集市或正规市场,通常这类集市或市场为周围20到30个村服务。也有例外,但是这种格局直到19世纪后期是普遍的,因为当时城镇人口较少集中于少数大的中心城市,较多在于有定期集市的地方。大多数农户居住在离集市半天路的范围之内,在阴历规定的日子里,大批商人、掮客和小贩轮流到这些集市上来。众多的天主和卖主为价格争执不休,这表明价格竞争是激烈的。每一个县有许多商人在竞争,以致没有哪一个买主能垄断市场。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及中国近化商业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古代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线的”与近代商业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晚清大臣陈炽指出:“中国官商情形隔膜,动以崇本抑末之说,视商人之盈亏成败,漠然不加喜戚于其心。持此以与泰西各国通商,如下驷弩骀追踪骐骥,必使中国盈天下无一富商。所有利权皆归彼族,上下交困,仰人鼻息以为生。”这说明他(  )
A.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是国家根本B.对商人的传统认识有所变化
C.同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D.反对外国商人在中国投资设厂
2018-04-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三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 期中试卷试题
10 .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1952年1956年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9.1%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不足1%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导致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又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