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䜣为代表的朝廷势力和地方实力派的汉族士绅都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逐渐改变了对西方的政策,采取了现实的“承认主义”,迈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朝的传统政治结构存在着对社会变革的容纳能力不足和不能有效地发挥现代化领导力量,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启动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起步缓慢,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很难走上真正的现代化之路:清朝取消“策问”考试,严重阻碍了知识分子知识的增长、精神的独立。“中国吃大亏的重要原因是固有文化有很强的排他性,它也吸收外来文化……但是已经固化为社会制度的三纲六纪,外来文化只能融化在这个大框架下,成为添绿加彩的枝叶”。

     ——摘编自余海翔《浅谈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通过“拿来主义”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美国是由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而来的,有了可供效仿的对象,更有殖民时期形成的一定的工业基础。独立战争后,政治上的独立只是在束缚其发展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英国不允许殖民地拥有自己的经济,于是经济独立的革命呼之欲出。美国是在不断探寻合群生活的道路上成长起来的,形成勇于探索乐于接受一般事实的平实态度。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一生从事一种工作,当人不可能被专业化时,机器的专业化就成为时代所需,这就是惠特尼“通用制”通过“拿来主义”取得成功的原因。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抓住时机大量“拿来”移民和资本,经济的发展迫切地需要法律的调节,新的法律体制取材于英国的传统法律,并注入了新的内容,使之与新社会相适应。一个国家或民族想要发展,不妨学学美国的“拿来主义”。

       ——摘编自王莹《美国的“拿来主义”与早期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承认主义”的特点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洋务派的“承认主义”相比,指出美国“拿来主义”所具备的优势,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3-01-03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和买办占很大比例。这些投资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占比18.3%的商人,也往往有某种“官府背景”,称为“绅商”,“常表面供职于官府,而里面则经营商务也。”这从侧面说明(       
A.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
B.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
C.近代企业垄断性质明显
D.民族企业竞争机制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因受到资金积累和技术要求的限制,工业化通常是先“轻”后“重”(轻工业化推动重工业化),而武汉地区的轻工业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逐渐超过重工业,中小型企业逐渐压过了大型企业的风头。武汉工业化“反常”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枉顾民生B.政府推行计划经济
C.官办企业投入甚巨D.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从1865年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一批军工、工矿企业陆续建立,它们都与化学密切相关;许多民用工业品如火柴、肥皂、食品等也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的引进已刻不容缓,在这种形势下,一系列化学译著陆续问世,包含了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方面。与此同时,江南制造总局还译出了不少专门的化工著作和其他化学著作。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口译者傅兰雅还以自己的力量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科技刊物《格致汇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和宣传了各种科技知识,其中化学知识占有较大篇幅。

材料二   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刊物《科学》开始发行,便时常有化学论文发表。1933年,《中国化学会会志》创办,从创刊到解放初期,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论文均用外文发表。这份刊物不但是国内化学刊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并且在国际化学界也赢得了一席之地。此外,由学会创办的刊物还有《化学》《化学通讯》《化学工程》等。除了由学会创办的刊物外,还有学校刊物、研究机关刊物和工厂刊物。这种种刊物,虽质量不一、规模各异,但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化学的发展状况。除了刊物外,书籍也是化学出版物的一种重要形式。据统计,从1927年至1941年春,中国出版的化学书籍共有327部,其中工业化学书籍所占比例最大,居于第二位的是化学教科书及普通化学书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引进化学知识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化学出版物大量出版的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9年,中美《浦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因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幼童出洋肆业局”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西化”,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

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6月,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

材料二   1927-1949年我国留学美国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性别未知总数
19272335019302
19311703324227
19351473530212
1939104486158
19431585010218
1947780340741194
1949672297471016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积极争取留美学生回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在美学习理工科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一概不准回国,美国政府甚至不惜捏造罪名、监禁钱学森等人。1955年,中美在日内瓦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以释放美军被俘飞行员为条件,获准钱学森等回国。

——摘编自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童留美”与"庚款留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7一1949年我国留美教育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留美学生归国的历史背景。
2022-01-09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建成投产,其宏伟景观令人耳目一新。……汉阳铁厂很快陷入资金上的困难。……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二日,清廷根据给事中褚成博的建议发出上谕称:“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上谕特别引用户部的奏议指出:“湖北枪炮、炼铁各局厂经营数载,糜帑已多,未见明效,如能仿照西例,改归商办,弊少利多。”八月初九日,朝廷再次下谕旨:“铁政局经营数年,未见明效,如快枪一项,至今尚未制成。著张之洞通盘筹画,毋蹈前失。”此时的张之洞,也因铁厂“煤贵炉少,工本太巨”“户部成见已定,不肯发款”而窘迫万分,其致蔡锡勇的电文说:铁厂“每月总需七八万金,以后用款无从罗掘,以前欠债无从筹还,鄙人实无颜再向朝廷请款,亦无词以谢谗谤之口,是死证矣。”瑏瑡在无路可走的困境之下,张之洞只好遵旨招商,由盛宣怀接手承办。

——周积明 徐超:《汉阳铁厂商办时期张(之洞)盛(宣怀)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作用。
7 . 李鸿章曾阐述兴办某一近代企业的意图:“派员设局,招商试办轮船,分运来年江、浙漕粮,已备官船造成雇领张本”,事实上该企业兴办后也达到了预期,“就中国洋面运中国官粮,外人断不敢欺侮……海运费大减而运极速。”关于该企业的兴办,分析正确的是
A.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响应了清政府“广为制造”的谕令
C.背景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体现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时间的“值百抽五”低税率,刺激了外商纷纷来华牟利,国家经济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就连外国驻华公使阿礼国也不禁感叹说:“哪有国家像中国这样低的外贸税率呢?”中国关税完全失去了保护民族经济、促进国内工农业发展的作用。

——姚海琳编著《中国海关史话》

材料二   1951年新中国第一部进出口税则税率结构(部分)

类别税率主要商品
必需品免税农作物种子、金属矿砂、棉花、报纸杂志、书籍、有革命意义的印刷品、金银、科学仪器等
5农药、铜、飞机、航空器、机车等
12.5橡胶、加工出口抽纱原料、纸浆、纺织机械等
20磷、羊毛、工业用电冰箱、部分药品、铁皮等
需用品25小麦、缝纫机、部分化工原料等
40汽油、硫酸、塑料原料、印刷品、纸张等
非必需品50豆类、咖啡、纺织原料、收音机等
80水果、肉类、食用油、塑料制成品
100茶、饮料、海产品、煤、蚕丝等
奢侈品120山货、调味品、毛皮、化妆品等
200烟、酒、迷信品等

——摘编自杨圣明主编《中国关税制度改革》

材料三   中国平均关税税率水平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低关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税率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后我国调低关税税率的原因。
2023-03-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万年清”号兵船是中国自建的第一艘暗轮(螺旋桨推进)轮船。1881年因海难在吴淞口沉没。

材料一   “万年清”号基本资料

船型:木壳风帆蒸汽战舰 时间:1868年1月开工,次年6月即告下水

工程师:(法)达士博 建造者:中国工人(福州船政局)

部件:几乎都是国外制造成型后运来中国,由工程师指导工人组装

图纸:以法国1858年La Motte-Picquet级炮舰为母型,体型上略加扩大

——整理自陈悦《近代国造舰船志》

1.“万年清”号的建造得益于:(单选)
A.传教士的来华B.洋务运动的开展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清末新政的自救
2.通过以上基本资料,合理推测福州船政局建立初期的建造能力。

1887年,英国商船因操作失误撞击停泊状态的万年清号,致后者沉没。死难人数达114人,其中64人为清朝各级文武官员。大量煤炭、官银和官方文书随船沉没。

材料二   事故发生后,总理衙门(晚清外交部门)聘请洋律师,将肇事船只所属公司告上英国在华最高法庭;以生还者张鸿禄(招商局创始人之一)为证人出庭作证。最终法庭按英国法律判英船全责,并赔偿损失。

——整理自张晓宇《1887年万年清号事件的法律交涉》

3.中国船只在中国境内被撞沉没,却由英国在华法庭按英国法律受理,这缘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什么条款?(双选)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片面最惠国D.领事裁判权

此次诉讼也引起了媒体高度关注。

材料三   (泰西)承讯官既受禄于国家,即不敢受一毫贿赂。……当此案之未结,人咸为万年清船危,谓你包而(英肇事船名)船主系英人……刑司既为英官,……即稍偏袒其子民,亦不得斥为非是。而孰知准情核断,无枉无偏。

——《论英刑司讯断碰船案》,《申报》报道

材料四 试思所以能胜之者,未尝无故也。从前中国积弱久,欧西人协以某我,故难间。近则自强之机日起而有功,而西人以争利故,各国猜忌,不似从前之见好。……英人已(对中国人)加入一等矣。

——《万年清胜》,《点石斋画报》报道

(注:《申报》当时为外国人创办报刊,由中国人主笔;《点石斋画报》为《申报》副刊)

4.材料三、四认为中方胜诉的原因有哪些?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为什么?

材料五   中国共获赔10万余两,远低于船只造价24万两。扣除洋人律师费1.6万两等,中国最终实际获得17990两。船上6名洋人乘客失物获赔4000两,但170多位中国人失物总共只赔1万多两。

——整理自张晓宇《1887年万年清号事件的法律交涉》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认为这场诉讼中方真正“胜诉”了?请说明理由。
2023-04-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近代中国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927)这一时期的全国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封建性个体农业。商业性农业虽然明显扩大,但产品仍以家庭自给为主,市场交换为辅;农业雇佣劳动和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富农经济虽有发展,但基本依靠家庭劳力的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至于农业生产力,依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局部有所发展。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都无突破性进展。诚然,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东北、内蒙古个别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某些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个别地区或单位对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少量农业机器、化学肥料的进口和使用,农业教育的举办和国外近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但这些发展变化是局部的和个别的,对当时农业生产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材料二1927-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年全国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年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但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平。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平,也比20世纪20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

——刘克祥《1927-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至民国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农业生产衰退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