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2020·江苏·模拟预测
名校
1 . (14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协定关税”开始,中国就被迫在低关税条件下卷入国际市场。低关税直接促成了大规模的商品进口,不仅冲击自然经济,催生近代工业,还促使近代工业重视竞争,进行现代化运作经营。美亚丝绸厂组成专门的“南洋考察团”远赴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了解当地市场;著名的范旭东民族化工业,以高薪延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12年后各纱厂逐渐革除落后的“文场武场”制度,实行较科学的计时、计件工资制等。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意,要求与各国“改订新约”,要求实现关税自主。刚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而关税是财政的重要来源。关税自主后,进口税率大幅度提高。进口税率的提高,降低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竞争力,而降低出口商品税率,又提高了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总收入1 115 506千元,其中关税收入353 258千元。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全部税收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达60%—70%。

——摘编自《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关税自主运动成功的原因及其估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低关税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说明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实现关税自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税自主”对中国的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协定关税”到“关税自主”折射出的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3分)
2020-03-06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学科网3月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末叶,苏州、杭州、松江等处有一些个体纺织者,最初是自备原料,自己劳动,后来有利可图,逐渐增加织机,自己脱离了劳动,专靠工人生产。还有的是以布商身份,准备了原料交给机房、染房、瑞房等分别依次施工,最后完成了纺织品的生产。前一种人,是由小商品生产者分化出来的手工工场主。后一种人,已具有包买商的身份,他们实际上是把分散在社会上的一些生产单位组成手工工场。这两者,都已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过还只在东南的很少地区、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还只能说处在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的情况。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等

材料二


——据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条件和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年份总计(包)从广州出口从上海出口
数量(包)百分比(%)数量(包)百分比(%)
18431 7871 787100
184513 2206 78751.36 43348.7
184618 7463 55419.015 19281.0
185362 8964 5777.358 31992.7
185679 19679 196100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
1872—1894年534 6971916 19610328 000
1895—1913年46390 8018628 469136 103 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各自的原因。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


图(一)                                        图(二)


(4)依据材料四图(一),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与图(一)相比,图(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
2019-10-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理解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材料一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延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后、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退股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经费无着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亏损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1878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18«91886亏损胡恩燮
铁矿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3.01.74.39.47.1
193019379.92.70.73.9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对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2020-12-3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他们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在17世纪,荷兰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茶叶经销商,它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除满足本国的消资外,还贩卖至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殖民地,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未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清中期放松对茶叶控制,茶叶贸易出现跳跃式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后期,茶叶一直是中国占第一位的出口商品,对英国来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英国工人饮茶是一个其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田茶文化的西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七世纪以来中国海外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引进中国茶苗、实行茶叶机械化,六十年代末印度茶开始出口并发展迅速。华茶出口税按值百抽五税则,出口正税2.5 两,茶价只有每百斤50两才相符。茶价跌落后,税则如故,关税占到茶价四分之一以上,“茶货出口逐年递减。”对此,湖北、四川等地率先创办茶业学堂。20世纪初又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从清末到民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但地方政府无税减税条文,为了保证时政收入,依然巧立名目,加增捐税。 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以取消差别税。最终,华茶外销急转直下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后期华茶外销递减的原因。结合所学对振兴茶叶的举措做简要评价。
6 . 商会作为一种为振兴资本主义而奋斗的资产阶级社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0年,一些有识之士看到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公开大声疾呼“中国商业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学不讲,商律不谙,商会不单”,强烈呼吁“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其中“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1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天津商务公所、杭州商会。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为振兴商务上书朝廷“劝办商会”,并制定和发布了《商会简明章程》,其中规定各地商业公所及商务公会一律统称商会。商部倡导推行商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振兴工商”的规划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

——摘编自朱英《商会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1914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全国商联会成立,资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面。在辛亥革命后的15年中,特别是袁世凯政权垮台后10年中,国家政府和各党派无心和无力领导中国的现代化,资产阶级本能地担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的现代化大业。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因此,这一时期便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商会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同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会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2019-06-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绅士集团的转型,最初表现为绅与商的交叉渗透。绅商的互渗现象又经历了一个商对绅的渗透,绅向商的转化的变动过程。在这一变动过程中,社会价值定向由传统的绅士集团转向了近代的商人阶层。甲午战争以后,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逆向渗透”迅速地被“顺向渗透”所取代。绅士阶层在“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感召下和“商战”思潮的导引下,相率“弃士经商”。传统的“功名”身份已失去了原有的强大吸引力,绅士们热心于经营商务,寻找新的出路。一时秀才工厂、生员公司林林而立。“绅士”以其特有的社会地位投资于近代企业,借助于“通官商之邮”的特殊地位,很快成为“既贵且富”的重要社会势力。

——摘编自王先明《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的表现及其影响。
2019-08-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年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F2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2019-05-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徽州绅商往往是由商向绅的单向流动……徽商通过捐赀得官,“俨然列于缙绅”……显然有助于提高徽商调节商业纠纷、抗衡官吏敲诈的能力……为了跻身于绅衿行列,徽商不得不付出一笔商业利润,一些徽人就感慨过;“捐监援职,计费匪轻”。同时,“输粟入监”与“官衔买卖”的推行,使一部分商人通过身份买卖的方式得以进入更高的等级,既维持了旧的身份等级体系,又削弱了社会反抗的势力,增强了商人与官僚、封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梁仁志《明清徽州的绅商》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被任命去帮助管理或监督各种新办的企业。正像商人捐纳官衔那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受人尊敬的选择了。这些发展的结果产生了商人大阶级之内的新的“绅商”社会阶层。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尽管绅商阶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但从本质上已不同于二者,在新的时代氛围下,其价值趋向是近代的。下表是苏州几名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姓名田产及收入商业资本及收入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元。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占20股以上,最低资本额2600两
张履谦祖传田产4、5千亩,年收租约3万元。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同上,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约2万元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本。

——摘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四   20世纪初年,当清政府亲自着手推行现代化时,主要通过重用绅商等手段,来加强官、商之间的联络。事实上,由绅商出面来调谐官商关系,尚存在有负面意义的一面,绅商在经商营工,攫取利润的同时,骨子里仍潜藏着儒家文化意识。这不能不损害他们创办企业的成就,阻碍资本主义企业精神在中国的抽萌、成长。

——摘编自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商捐赀买官的目的。有学者认为徽州绅商“单向流动”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绅商阶层产生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绅商阶层发展的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   
(4)据材料四,辩证地指出绅商阶层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0 . 泰州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的创业历程和“国钧精神”对目前的创业创新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5年,刘国钧弃商从工。1916年,刘国钧参与创办并入股常州大纶机器织布厂,任协理。1917年,刘国钧独资创办广益布厂。1930年,刘国钧接管常州大纶久记纺织公司,改名大成纺织公司,任经理。他拟出“忠信笃敬”为厂训,高薪聘请留日纺织专家、购置机器设备;实行计件工资、挖掘生产潜力;开发“蝶球牌”、“征东牌”灯芯绒;到1937年,企业资本总额增长十倍,被经济学家称为“大成现象”。

——摘编自《刘国钩文集传记卷》

材料二 大成纺织公司使用过的商标



金八益双兔福鼎猫雀齿轮工人
彩八益英雄鹤鼎飞熊精忠报国
蓝八益六鹤红鹤蝶球双童聚宝
大成蓝红六鹤双燕无牌恭喜发财
大成殿太少狮征东(图)飞虎江山美人
五老图五道图双云象船缙云山
温泉猴戏

——摘编自《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

材料三 1937年后,刘国钧将企业迁往内地,与四川实业家卢作孚合作,在重庆创办大明纺织染公司。他的苦心经营为民族纺织工业保存了实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大成公司响应国家号召捐献50亿元(旧人民币),用于购买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率先参加公私合营,在上海、香港公司的毛纺机器也捐献给国家。刘国钧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将书画、家具等捐赠给省市博物馆。

——摘编自《刘国钧文集传记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国钧投身实业的时代机遇,并概括刘国钧的创业经验。
(2)大成公司的商标蕴含着丰富的企业文化精神,也是“国钧精神”重要载体。据材料二,分析大成公司商标的主要意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成公司的举措所带来的历史影响。
2019-07-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