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即使是发展最好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仍然没有达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程度。现代工业化的主干钢铁、电力、煤炭、冶金、机械、化学工业的基础都非常落后,它们在1933年全国GDP中所占的比重极小,整个现代部门和现代制造业所占比重分别只有7%和2.2%,几乎完全被占比重60%的农业部门所遮蔽了。

——朱荫贵、戴鞍钢《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

材料二   中国产业资本(工矿交通运输)历年估计

年份产业资本额(万元)外国资本额(%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18948952.660.731.28.1
1913154095.680.39.710.0
1920263825.070.411.418.2
1936461900.061.69.528.9(未包括东北)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
(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36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精编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缘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三,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四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五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4)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些条件是如何实现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