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0 道试题
1 . 《海防档》记载: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始兴起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2021-11-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田家炳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苛重的地租、高利煲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摘编自刘方健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

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
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
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
外,均归农民所有。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
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
(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
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
食及其他财产。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不发达、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
3 . 下幅漫画反映出近代中国
A.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与实践B.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激化
C.社会环境制约中国实业发展D.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
2021-11-01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

传统社会近代社会
转型的表现经济结构以小农生产方式为特征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封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官办经济
经济体制维持自然经济的体制发展商品经济与维持小农经济并存的体制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鼓励实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转型的
动力
传统认识传统认识外来压力说;中国自行发展说
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近代中国对源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文明的应激式学习

——摘编自陈广亮《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依据材料,提出两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现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10-26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5 . 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6 . 下表为1914—1927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净进口货值净出口货值入超
1914589,241356,227213,015
1915454,476418,86135,615
1917549,519462,93286,587
1919646,998630,80916,188
1920762,250541,631220,619
19261,124,221864,295259,926
19271,012,932918,62094,312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C.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的影响D.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
2021-10-0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据统计,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到1894年,资本总额只有722.5万元,大致同时,洋务民用企业资本为2796.6万元,外国在华资本为54335万元。此时期,平均每个民族企业的资本不到9万元,平均每个洋务企业的资本为85万元。材料可用来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缺乏规模发展的条件B.受到国内资本的压迫
C.发展阻力的持续增加D.顺应了当时中国国情
8 .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一情形反映了
A.中外合作是民族资本主要发展模式B.封建主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发展民族经济D.民族资本的发展需要外来势力的保护
2021-09-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2014年春天的两会,因为“学习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而变得飞扬热烈,因为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精神风貌而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梦:《老人与梦》的故事

情节一   1895年的秋天,在南京一个姓张的农村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振国,弟弟名为兴业。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父亲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在南京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丝织厂……

情节二   191117岁的张氏兄弟,全面接手了父亲的生意,进入了“黄金时期”

情节三   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1927年,张振国终于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张氏企业又重新恢复和发展;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张振国在极度的悲伤中,只身毅然去了重庆,开了一间“振国”丝织厂,他的工厂一直处于亏本状态。

情节四   19458月,50岁的老人哭了,继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呼:“熬出头了!有救了!”……2年后,老人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拉着一条狗(梦)坐在了前往新加坡的渡轮上,唠叨着:爸,弟弟,振国对不起你们,振国不亡于鬼子,而毁于老蒋啊,振国对不起你们啊……梦,咱们走吧……

材料二   孙中山的大国梦:基本上是以各族之人民互相吸引,建为一国,同时将国境内之语文、律法、风俗予以融合,使成大国之象。

——孙中山:《万国公报》(1905年)

材料三   习近平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2013年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1)在材料一的故事《老人与梦》中,“梦”是指什么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振国老人的梦起,又梦灭的故事所得到的启示
(2)材料二蕴含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归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探寻中国“大国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孙中山“强国梦”破灭的根本原因。
(3)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对此有何启示?
2021-09-2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认为解决当时这种态度最恰当的方法应该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走资产阶级共和道路
C.革命力量大团结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2021-09-27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