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 北等省,缥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2 .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采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2021-03-15更新 | 36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实验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代表。荣氏兄弟倾注了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其资本的发展也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这体现了
A.民族资本家的家国情怀B.教育救国思潮盛行
C.民族企业扩张市场困难D.无锡最先开放口岸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

传统社会近代社会
转型的表现经济结构以小农生产方式为特征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
封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官办经济
经济体制维持自然经济的体制发展商品经济与维持小农经济并存的体制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鼓励实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转型的动力传统认识传统认识外来压力说;中国自行发展说
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近代中国对源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文明的应激式学习

——摘编自陈广亮《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依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5 . 阅读材料,理解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材料一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延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后、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退股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经费无着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亏损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1878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18«91886亏损胡恩燮
铁矿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3.01.74.39.47.1
193019379.92.70.73.9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对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2020-12-3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863年,唐延枢任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恰和洋行总买办。对英商怡和洋行来说唐简直是成了它能获得华商支持的保证,美国旗昌洋行的老板说,“唐廷枢在取得情报和兜揽中国人的生意方面…都能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材料反映了以唐廷枢为代表的买办
A.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C.推动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D.成为外国资本在华侵略帮凶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后又创办申新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之称。迄1922年因外国资本卷土重来,荣氏企业开始亏损,向日商借货350万日元。1927年因不愿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被通缉。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经济备受摧残,荣氏企业负债达4000余万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资本乘机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材料一反映出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8 . 据下面这幅涉及中国史事的曲线示意图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B.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
C.内外战争阻碍中国经济发展D.近代海关税收的稳定性差
2020-11-24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棉纺织企业的贷款情况。表中数据反映出
贷款机构时间被贷款企业方式贷款额贷款结果
美国慎昌洋行1920年郑州豫丰纱厂借款200万元因无力偿还被接管
日本东亚实业1921年上海宝成一、二厂借款500万日元1925年被拍卖
英国汇丰银行1922年崇明大生纱厂借款180万两大生二厂1935年被拍卖
日本裕丰纺织公司1932年唐山华新纱厂合办300万日元1936年由日厂接办

A.日本已控制中国的棉纺织业B.中国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漠视
C.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艰难D.外国资本在中国竞争激烈
10 . 近代海关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清朝海关官员不了解国际海关制度,缺乏管理能力,主要关注如何满足皇室的需要。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海关被迫停顿。1854年,英、法、美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帮办”上海海关税务,上海“洋关”建立,对洋船征税。原来的海关称为“常关”,仅负责征收本地民船关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何桂清奏称:英国人李泰国任税务监督,“稽查偷漏”,关税收入“加增三、四倍”。《天津条约》附约规定了聘请英国人任海关税务司的条款。1861年,清政府任命李泰国为总税务司,各口税务司的任免,取决于总税务司,清廷不得插手。此后英国人赫德任总税务司,洋关纷纷建立,除了征收关税,还总管通商口岸的港务、船政、引水气象等事务,同时兴办近代邮政,购置海军船炮,参与外事活动,资助同文馆等。

1901牟《辛丑条约》签订后,洋关接管通商口岸清政府控制的常关,以盐税和常关税作为赔款的担保。康有为指出:“虽无亡之形,而有亡之实矣。”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材料二 近代洋关图


——依据倪玉平《出入与异同:清代经济史论稿》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未能统一国内各方力量,各派势力为争取列强的支持,无条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的所有条款。1924年,孙中山试图武力接管粤海关,英、美、汝、葡等国派出8艘军舰集结广州江面示威,孙中山被迫中止了这场斗争。1925-1926年,国民革命期间,“收回洋关管理权”的斗争波及全国,取得了一定成效,粤海关原税务司被调离广州,但税务司之位仍然由洋人继任。国民党政府执政后也无意取消洋人管理海关的做法,仍然聘用美国人担任洋关总税务司。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洋关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谢松《从粤海关“一口通商”到洋关终结的历史“画像”》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晚清中国海关的变迁。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洋关在民国时期长期存在的原因。
2020-11-07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