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年份总计(包)从广州出口从上海出口
数量(包)百分比(%)数量(包)百分比(%)
18431 7871 787100
184513 2206 78751.36 43348.7
184618 7463 55419.015 19281.0
185362 8964 5777.358 31992.7
185679 19679 196100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
1872—1894年534 6971916 19610328 000
1895—1913年46390 8018628 469136 103 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各自的原因。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


图(一)                                        图(二)


(4)依据材料四图(一),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与图(一)相比,图(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
2019-10-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近代海关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清朝海关官员不了解国际海关制度,缺乏管理能力,主要关注如何满足皇室的需要。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海关被迫停顿。1854年,英、法、美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帮办”上海海关税务,上海“洋关”建立,对洋船征税。原来的海关称为“常关”,仅负责征收本地民船关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何桂清奏称:英国人李泰国任税务监督,“稽查偷漏”,关税收入“加增三、四倍”。《天津条约》附约规定了聘请英国人任海关税务司的条款。1861年,清政府任命李泰国为总税务司,各口税务司的任免,取决于总税务司,清廷不得插手。此后英国人赫德任总税务司,洋关纷纷建立,除了征收关税,还总管通商口岸的港务、船政、引水气象等事务,同时兴办近代邮政,购置海军船炮,参与外事活动,资助同文馆等。

1901牟《辛丑条约》签订后,洋关接管通商口岸清政府控制的常关,以盐税和常关税作为赔款的担保。康有为指出:“虽无亡之形,而有亡之实矣。”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材料二 近代洋关图


——依据倪玉平《出入与异同:清代经济史论稿》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未能统一国内各方力量,各派势力为争取列强的支持,无条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的所有条款。1924年,孙中山试图武力接管粤海关,英、美、汝、葡等国派出8艘军舰集结广州江面示威,孙中山被迫中止了这场斗争。1925-1926年,国民革命期间,“收回洋关管理权”的斗争波及全国,取得了一定成效,粤海关原税务司被调离广州,但税务司之位仍然由洋人继任。国民党政府执政后也无意取消洋人管理海关的做法,仍然聘用美国人担任洋关总税务司。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洋关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谢松《从粤海关“一口通商”到洋关终结的历史“画像”》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晚清中国海关的变迁。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洋关在民国时期长期存在的原因。
2020-11-07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中叶以来,中国商品的规模发展与商业资本的壮大促使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日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以“汇通天下”为目标,以“诚信”等儒家思想为精神内核,积极借鉴并完善传统商业中的账期制度、合伙制度、无限责任制度、身股制度, 为满足城乡百姓经济生活、促进工商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相继陷入与太平军、捻军的战争之中,南北失联,南方各省饷银入京不畅,清政府被迫同意票号代为汇兑饷银,票号逐渐将承汇清政府饷银或赔款作为主要业务。据统计1862—1912的 50年间,票号承汇政府金额2.2亿两,利润高达8000万两。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垮台,票号 业务量骤减。加上外资银行纷纷来华,到1932年,经历百年辉煌的票号,全国仅剩2家。

——摘编自黄鉴辉《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1903年3月,上海绅商集会反对俄国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即曾公开表示“我辈同为国民,休戚与共”,应“合心协力,团结一气”。不仅如此,当时的商人已不再拘泥于士农 工商的传统定位,他们将自己誉为社会的中坚,自豪地表示:“今日实业之世界,论人数以商界为至众,论势力以商界为最优。”有的声称:“今日之商家,实操我民族存亡起废之权者也。”有的指出:“追文明进步,出产半富,器用繁多,万国交通,因利生利。而商人居中控御,握一国之财政权,而农、工之有大销场,政界之有大举动,遂悉唯商人是赖。”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

材料三:在当代中国,一些企业家将儒家的伦理道德用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同样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16年(第六届)中国商业文化与管理 学术会议上公布的“2016年中国儒商风范企业50强榜单”上,就有华为电子、海信电器、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这五十家企业的儒商风范凸现出儒商文化和儒商精神在当代仍具有 其不朽的价值。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缺失,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时候重提和重振儒商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摘编自黄鹰《儒商精神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票号兴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
2019-08-1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期间,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先后建立,这些企业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材料二   1913—1920年中国棉纺织工业情况表


材料三   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产超过四分之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8-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合格性)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为6.6%……从1842年五口通商始,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共有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内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1)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在抵制日货、设广自救的爱国主义浪潮推动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曾一度复兴,在1936年达到了高峰。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一发展势头又被阻遏了。直到1949年,中国的近代工业产值才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7%,83%的经济成分仍然是江洋大海般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而在这17%的近代工业经济中,又有89%属于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集团。

材料二从同治年间到中日战争(甲午战争)前,历时20多年,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批商办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日用轻工业,一般规模较小,资本大都在10万元以下,有的只有几千元,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比起外资企业和官办企业,其力量是微弱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0-08-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是英国农业革命迅猛推进的时期。1760年,议会通过法令支持圈地,掀起了“议会圈地运动”的狂潮,土地逐渐集中于大地主手中。为了适应城市工场手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很多被圈占的土地被租给大租佃农场主进行集约经营,这些农场大量雇佣农业工人进行经营。当时英国农业雇工人数大约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1/4~1/3。经营农场的地主贵族在获取巨额利润后热衷于对交通运输业、工矿企业以及地方银行进行投资,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材料二   富农经济是中国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主要成分。这些富农一般雇佣2~5名长工,农忙时雇些短工。还有一些富农是佃富农,租地主土地雇工耕种,类似西方租地场主。一些城市商人、资本家也租地主土地种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资本主义性质更为典型,但是规模不大,一般数十亩,百亩以上土地者较少;而且多是手工劳动,很少有机器生产。中国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剥削也很严重。例如,有些地方实行“工偿制”,即不给长工工资,只拔一点薄地叫雇工耕种来代替工资,受雇短工还要自带工具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2020-08-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应对16世纪中叶人口危机、价格革命与社会变迁引发的劳工问题,英国政府于1563年出台《工匠法令》。《工匠法令》投授权治安法官推行学徙制、强制劳动、限制劳工流动与厘定工资等核心杂款。《工匠法令》顺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切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获得治安法官的积极推行,从而有效化解劳资纠纷与维护社会秩序。《工匠法令》奠定了英前工业化时沏劳资政策的柩架,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转型。

——摘编自刘金源《英国近代劳资关系研究》等

材料二 近代徽州茶商的同业组织主要分布在茶叶的生产地徼州和销售地上海,徽州境内的茶商同业组织不断演变,并构筑起覆盖茶产地的组织网络。上海星江敦梓堂茶业公所是茶商、茶栈工头、茶工的联合体,其中心事务是维护茶工福利和调解三方矛盾。近代徼州茶商同业组织在成立初期实行董事制,其后改为委员制,突出民主决策,集体管理。强调对权力的监督制衡。1926年发生的星江敦梓堂茶业公所章程修正案和茶工要求增加工资案是当时中国众多劳资纠纷中比较典型的案例,由于劳资双方均来自徽州,具有乡谊关系,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更多地依赖同业和同乡组织居中调处。

——摘编自张小坡《近代徽州茶商的同业组织及劳资关系处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中英劳资问题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英处理劳资问题的差异。
9 . 商会作为一种为振兴资本主义而奋斗的资产阶级社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0年,一些有识之士看到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公开大声疾呼“中国商业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学不讲,商律不谙,商会不单”,强烈呼吁“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其中“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1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天津商务公所、杭州商会。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为振兴商务上书朝廷“劝办商会”,并制定和发布了《商会简明章程》,其中规定各地商业公所及商务公会一律统称商会。商部倡导推行商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振兴工商”的规划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

——摘编自朱英《商会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1914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全国商联会成立,资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面。在辛亥革命后的15年中,特别是袁世凯政权垮台后10年中,国家政府和各党派无心和无力领导中国的现代化,资产阶级本能地担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的现代化大业。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因此,这一时期便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商会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同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会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2019-06-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年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F2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2019-05-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