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大别山开始动工兴建汉阳铁厂。同年,张之洞致电李鸿章,决定开办大冶铁矿。1893年年初,大冶铁矿基建工程完竣,9月,汉阳铁厂亦竣工投产。1908年,时任经理盛宣怀奏请清廷批准,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正式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同时使其由官督商办转为完全商办。在盛宣怀主持下,该公司面向社会大规模招股集资,以解决自创办以来的资金困境并谋求扩大生产规模。

——摘编自郭莹、陈错《汉冶萍公司1907-1913年招股述论—兼及近代中国重工业企业遭遇的资本社会化难题》等

材料二 国家无力经营汉冶萍公司,特别是对它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企业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无法通过产品畅销赢得社会信心。辛亥革命期间,汉冶萍公司损失惨重,为维持生产经营,公司债务出现爆炸式增长,特别是日债在全部资金来源中占有绝对优势,使得汉冶萍公司事实上沦为日本控制的原料供应基地。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云谲波诡的国内外局势影响,清末民初的汉冶萍公司,正是踏上了这样一条败亡之路。

——摘编自李海涛《清末民初汉冶萍公司资金结构变迁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冶萍公司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汉冶萍公司踏上“败亡之路”的原因。

2 . 非选择题

材料一1902年,盛宣怀奉命会同大臣吕海寰在上海与英、美等国谈判修订商约。目睹上海“洋商会如林,日夕聚议,讨论研求,不遗余力;而华商向无会议公所,虽有各帮董事,互分畛域,涣散不群,每与洋商交易往来,其势恒不能敌”,深感有设立商会的必要。所以,盛宣怀奏请朝廷准设上海商业会议公所,饬令江海关道袁世勋会同上海通商银行董事严信厚迅速传集各大帮董事“设立总会”,委任严信厚为总理。

——冯林主编《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材料二商会诞生后,工商各业资产者有了本阶级统一的领导机构,旋即改变了过去商与官周旋时以个人或行帮落后形象出现的状况。与畛域分明、互相排斥的传统行会判然有别,商会对会员和会友无籍贯和行业限制,是联结工商各业的中枢纽织。因此它成立之后,有史以来第一次改变了工商资产者互不联系的孤立隔绝态势,将各业分散的资产者凝聚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从全国范围看,各省的商务总会虽互不统属,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商会联合会,但在比较重要的社会活动中遥相呼应,密切配合,以其“登高一呼,众商皆应”之势,使全国的工商业者通过商会这一轴心,建立起相互紧密联系的广泛网络,成为资产阶级初步发展成一支独立阶级队伍的重要标志。

——朱英《清末商会的成立与官商关系的发展演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商会成立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商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是甲午(1894年)科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依靠官兵保护厂房,而且开工以后还依仗清政府的扶植,取得了“二十年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春加以阻止;朱畴拟改在海门设立裕泰纺织分厂,又遭到张謇的坚决抵制。由于具有这种垄断地位,张謇经营的大生纱厂获利甚丰。他用纱厂的部分盈余结合招股,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广生油厂、大达外江轮步公司、天生港轮步公司、资生铁冶厂等20多个企业,并充当江苏教育会副会长、江苏铁路公司协理、中国图书公司总理、江苏谘议局议长,清廷赏予三品衔和商部头等顾问官,俨然成为“东南实业领袖”。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但是好景不长,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而袁世凯死后,军阀统治由表面统一转入公开混战,更给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灾难,同时也使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张謇被迫把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将近30年苦心经营的企业体系濒于土崩瓦解。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张謇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实业救国梦想破灭的原因。
4 . 1920年日本对华出口较1919年下降7.2%,下降数额2915万美元,1921年日本对华出口又同比下降8696万美元。同期,其他国家对华出口增长30%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群众性爱国运动的高涨D.欧美列强的商业竞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苛重的地租、高利煲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摘编自刘方健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

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
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
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
外,均归农民所有。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
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
(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
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
食及其他财产。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不发达、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
6 . 下表是民族实业家陈启源先生的生平简介。据此可知
1836年生于“蚕桑为业”家庭
1854年出洋谋生,经营纱绸,获利颇丰,却未尝废农桑之心,游历暹罗(泰国)、缅甸,考察机器之学,受启发。权回国仿制,改变家乡手工缫丝的落后状况
1872年携资回国,赴浙沪考察缫丝
1873年在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1881年被以“专利病名、夺人生业等”原因予以封闭,被迫将厂迁到澳门维持下去—
1885年简村丝偈复业,将丝厂迁回简村,改名为“世昌纶"
20世纪初全省机器课丝厂达数百家,有女工10万人,生丝出口总值达4000万两白银,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19世纪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D.官僚资本压迫导致缫丝厂曲折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合各家学者看法,清末中国工业未显著发展的原因约有下列几项。

①关税不能自主,外商在中国拥有许多特权,使中国工业难以大幅发展。

②外商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因其所获利润多汇回本国,故其发展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助力不大。

③因金融组织不够健全,一般人仍以土地、高利贷为主要投资对象,这导致工业发展的资金不易筹集。

④清末农业的不发达,以致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都市人口增加之后所需的粮食,以及销售的工业产品市场,均不充裕,这是工业未能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⑤工业本身管理的不健全,如官方干涉、没有企业精神、滥用外籍人士或多用族亲本籍等。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论述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为了赢得选举并使自己所制订的一系列法案通过,需要国会中14名白银集团议员的支持.1934619日,罗斯福签署了购银法案。条款大致如下:在国家货币储备中白银与黄金的比例要提高到白银占1/4;由财政部自行决定购买白银的时间与数量;但所购买的白银数额必须维持到通货储备达到既定的平衡量,或每盎司白银市场价格达1.29美元为止;财政部长必须发行与支付白银数额相等的白银券;通过白银转让而获得的超过原价的所有利润必须征收50%的税。最后,总统授权将国内白银库存按不高于每盎司0.50美元价格收归国有。

——摘编自李爱《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

材料二   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兴;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兑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计自上年7月至10月中旬(美国《白银收购法》6月出台——作者注),3个半月之间,白银流出凡达2万万元之上。设当时不采取有效措施,则国内现银存底必有外流磬尽之虞,此为国人所昭见者。……近来国内通货益加紧缩,人心慌恐,市面更行萧条。长此以往,经济崩溃必有不堪设想者。政府为努力自救复兴经济,必须保存国家命脉所系之通货准备金。

——摘编自国民政府财政部1935113日《实施法币公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购银法案内容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签署购银法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021-08-3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关税产生最早的区域是中国大陆和欧洲大陆 (欧洲大陆不包括英国、 北欧及其它岛国),在欧洲大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在古代中国,有关关税记载的最早朝代是周朝。“汉循周法,商贾有税,流人贩买故矜免之。”到了唐朝,也主要以商人为征税对象。宋朝又明确规定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赍生药及民间织缣布非以出售者,均不纳关税。明朝实行贡舶制度,只注重货物的贡献御用,而不注重征收关税。清朝皇帝提及开海贸易,训谕:“天朝嘉惠海隅,并不以区区商税为重,务随时查看情形,固不可于国体有防。”

——摘编自徐信艳 王昉《中西方古代关税思想的特色比较》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关税征收的特点。

材料二   早在关税主权丧失的清朝末年,关税主权的丧失,在国内就已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一些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知识分子,更清楚地认识到关税主权丧失的危害。郑观应提出:“凡我国所有者,轻税以广去路;我国所无者,重税以遏来源。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梁启超指出清政府的协定税率是片面的,“夫关税问题,实我国将来与世界竞争之生死问题也”,“苟为整理财政起见,此权若不收复,则其支绌其危险,皆不可思议”。

孙中山主张新政府应先将海关税则重新修订,但迫于形势,又说“重订税则亦须与西人和衷商议,决不使中国债主有烦言也”。随后的北洋政府,寄希望于国际会议收回利权,但最终失败。1943年中英新约签订,英国承诺“放弃要求任用英籍臣民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之任何权利”。但南京国民政府任命美国人李度为总税务司,把已收回的海关主权转到美国手中。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彻底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旧中国时代的关税不自主状态才得以真正结束。

——摘编自姜萍《近代中国收回关税主权的历史考察》


(2)依据材料二, 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关于关税问题的认识比郑观应的观点更深刻?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历经曲折的原因。
2021-04-12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关中地区人口在全国总人口(户数)所占比例统计表(部分)


——摘编自唐杰等《中国古代核心城市变迁与雄安新区》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

——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宋代关中地区户数变化的趋势,分析影响这一时期户数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