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1849年—1855年英国经由广州和上海的进出口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对下图示意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具有顽强抵抗力B.英国商品畅销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国的对外贸易重心发生转移D.开埠通商刺激华南民族工业发展
2 . 粮食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和安全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表

时期战国晚期西汉晚期唐朝宋朝明朝清中期
耕地面积(亿亩)0.92.382.114.154.657.27
粮田面积(亿亩)0.852.241.993.94.26.18
人口(亿)0.20.60.531.041.33.61
人均粮田(亩)4.263.763.763.753.231.71
粮食亩产(公斤/亩)108132167154.5173183.5
人均占粮(公斤)460.5496.5628579.5559314

——摘编自吴慧《农道:解读中国粮食问题》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

——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粮食生产的认识。
3 . “华西坝”因英、美、加三国的五个基督教会于1904年在这里创办的华西协和大学而得名,对成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上述历史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开启了成都近代化进程
B.成都商品经济自身发展是城市化主因
C.成都近代化进程呈现城乡不平衡特性
D.成都近代化受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影响
2021-06-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口的职业结构(1860~1895)

大类比例细类
专业人员5%政府部门官员、胥吏、职业性的安保人员等
社会部门职业文人(老师、作家等)医生、牧师、僧人等
商业人员30%个体批发商商品经纪人、钱庄主、批发坐(行)商、买办等
个体零售商零售店老板、小额高利贷者、饭店老板、游商等
雇员账房先生和学徒、商业劳动者等
运输人员30%运输代理人、船主与水手、长途挑夫、从事当地运输的驮夫等
制造业人员10%工匠、手工作坊的学徒和雇工等
建筑人员10%技工、建筑学徒和工匠等
农业人员5%土地耕作者、牧畜饲养人、渔民等
边缘群体10%保镖、门房、家仆、艺人(卖唱、说书等)乞丐、无业者等

——摘自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


解读材料,围绕“社会变迁”提取一个合理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晚清历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


时期耕地面积(亿亩)粮田面积(亿亩)人口(亿)人均粮田(亩)粮食亩产(公斤/亩)人均占粮(公斤)
战国末期0.90.850.24.26108460.5
西汉末期2.382.240.63.76132496.5
唐朝2.111.990.533.76167628
宋朝4.153.91.043.75154.5579.5
明朝4.654.21.33.23173559
清朝中期7.276.183.611.71183.5314

——据吴慧《农道:解读中国粮食问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农产品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海关报告显示,历年出口的农产品占出口货值的比重,1873年为2.6%,1893年为15.6%,1903年为26.8%,1910年为30.1%。同时,晚清政府对进口西方米、麦、五谷免税,使洋米洋面得以在中国乘势倾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挤占了粮田,以及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这都影响到近代粮食生产,导致粮食短缺。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均占粮仅为21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粮食生产的情况,并说明晚清粮食生产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020-04-2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晚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数额单位:万两),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为420万辆:1887年约为2054万两)
A.中国半殖民地程度逐渐加深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是对该表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项目1865年1894年增幅
进出口总值12019.728605.9137.99%
进口值6003.614605.4143.28%
出口值6016.114000.5132.72%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晚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数额单位:万两),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
1885307140%392351%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为420万辆:1887年约为2054万两)
A.中国半殖民地程度逐渐加深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9 .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2017-04-21更新 | 1434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18届高三阶段测试(期中)历史试题

10 . 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表1:《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进口出口
188588,200,01865,005,711
1895171,696,715143,293,211
1905447,100,082227,888,197
1911471,503,943377,338,166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三)阐释事物

(1)从上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3)试从上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