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图为1800~1850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变动图。其中,1840~1850年间两者变化的相关性反映出
A.传统制钱逐渐退出流通领域B.中国出口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C.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强D.民间对白银的使用偏好增强
2022-03-30更新 | 236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2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宋与唐比,市场发展的有何突破?
(2)据材料二简述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
(4)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1-01-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男耕女织,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结合是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础。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康的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原“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农村因而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的生产发展。外商操纵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日益商品化。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生产目的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经济的性质,为自然经济的解体敲响了丧钟。

——摘自曹中原《中国自然经济究竟何时开始解体》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04-23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世纪中叶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019-07-11更新 | 303次组卷 | 53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
A.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
B.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
C.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
D.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