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材料三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边际土地”的开发给当时清朝社会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
2 . 下表所示为1845年、1855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情况。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1845年

1855年

增长率

棉纱输出

260万磅

290万磅

10%

棉布输出

310万匹

200万匹

-30%


A.洋纱洋布的价格高昂B.通商口岸的数量太少
C.洋务运动的蓬勃开展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3 . 自古以来农业始终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随时代变迁,我国农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耕作图》和《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畅销,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摘编自包世臣《安吴四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松太地区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2022-08-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天立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世纪60年代至清末,九江的绿茶,汉口的茶叶、牛皮、猪鬃、芝麻,宁波的湖丝、茶叶、棉麻,芜湖的蚕丝等大宗土货都运往上海出口。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发展的刺激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区域间长途贸易兴盛D.外国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中央工作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突出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产量一览表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金元(1100年)
1600年)

1800年)
亩产量
(市斤)
95110120154140/343155/337155/337
总产量
(亿市斤)
205.39591.4415.8889.821749.452385.882340.97

(说明:140/343155/337中划线前面数字为当时北方亩产量,后边为当时南方亩产量)

——摘编自吴斌、党晓红《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创举。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2008年所作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以下三种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发展趋势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上述三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2022-07-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1840年至1936年我国的经济作物比重变化数据,材料反映出20世纪前期的中国农村
1840—1936年经济作物的比重变化   单位:千元
年代粮食棉花油料烟叶合计经济作物的比重(%)
1840
1894
1911
1920
1933
1936
6159288
6697933
6836014
5340350
7754050
7880934
274455
284459
224837
192350
337041
494675
138606
519154
581427
733281
1407855
1283861
65280
81600
105876
130152
216665
218705
6637629
7583146
7748154
6396133
9715611
9878175
7.2
11.7
11.8
16.2
20.2
20.2

A.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发展B.商品化的程度缓慢提高
C.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D.农业经济日益走向衰败
2022-06-23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
年份绸缎出口值年份绸缎出口值年份绸缎出口值年份绸缎出口值
187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2433038
2580142
4198808
4158438
4620296
4749967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4748945
5655488
4851194
3938302
4679427
4876519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4745229
6660559
6743596
8117766
7459201
5563161
1891
1892
1893
1894
6815616
7479073
8382481
8604866

A.世界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B.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C.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022-06-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2-06-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如表为19世纪70至90年代中国出口货物变化情况表。可知,当时中国
年份茶(担)丝(担)豆(吨)棉花(担)
1871~1873102215937 52957 5608486
1881~18831238145393458476017473
1891~1893105506459946760 522290417

A.经济步入了工业化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处于对外贸易顺差D.成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
2022-06-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晚唐起,尤其在宋代,多层次、网络状的地方市场日益发展,形成由北方市场、东南市场、蜀川诸路区域性市场和西北市场构成的宋代区域市场。其中东南市场一方面有长江作为贯通全区的东西大动脉,另一方面又有汴水和江南运河与北方市场相联。这个市场又同南海诸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由于江南是全国市场的核心,许多长途贸易终点大宗商品的最大市场也集中于江南。这些市场包括最大的稻米和木材市场(苏州)最大的豆货市场和麦市场(上海)最大的棉布市场(苏州和松江)最大的丝织品市场(苏州、杭州、南京)和最大的生丝市场(南浔、双林、乌青、菱湖)。最能代表江南在全国商业中的这种中心地位的是苏州在全国粮食贸易中所处的领导地位。由于这种中心地位,江南米价不仅影响到区域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而且也影响到全国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正是因为在全国市场中的这种中心地位,江南能够将全国商人吸引至此。

明清时期全国与江南地区重要的商路示意图


——摘编自李伯重《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至清末,上海与全国各主要口岸间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外贸转运网络。……这些主要口岸每年平均占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的95%以上。九江的绿茶,汉口的茶叶、牛皮、猪鬃、芝麻,宁波的湖丝、茶叶、棉麻,芜湖的蚕丝等大宗土货都运往上海出口。对上海来说,有些口岸只是其外贸转运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这些口岸来说,依赖上海外贸转运的程度非常高。

——摘编自唐巧天《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宋至明清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上海贸易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022-05-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