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英国“丽如银行”等外国银行进驻清朝
A.以中西结合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B.客观上阻碍了新式经济因素产生
C.推动了清朝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
D.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的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下图信息用以反映出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多
B.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C.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
D.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
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手工生产D.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纺织技术
4 .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2017-04-21更新 | 143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历史人民版必修II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44年,米切尔先生曾将各种质料的中国土布样品寄到英国去,并且注明其价格。有人告诉米切尔先生,按照他所列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生产那种布匹,更不能把它运往中国。这说明
A.英国生产的布种类单一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违背价值规律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然具有生命力D.中国闭关政策没有质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

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7-03-01更新 | 340次组卷 | 20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宗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测试
7 . 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1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8 . 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
C.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
9 . 1900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汉口乡间的现象反映出
A.耕织结合更加紧密B.自然经济趋向瓦解
C.西方经济掠夺加剧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10 . 下表为晚清财政税收表。由表中信息可知晚清70年间
A.传统小农经济趋于衰败
B.工商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16-11-27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0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