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南京条约》签订后,纺织品进口税率平均由19.9%降至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降至5%以下。1845年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松太(江苏松江府与太仓州)布市,消减大半”。1892年由镇江进口洋纱达8.5万担。1895年南通、海门两地,每日可销洋纱20大包,已合1万纱锭的产量。上述材料表明(     
A.不平等条约签订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B.进口纺织品价廉质优受到消费者喜爱
C.中国经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近代产业与世界市场的深度融合
2 . 清同治年间,英商到台湾农村劝诱农民种植茶树“而贷其款”,收成之时“悉为采买”。光绪年间,俄人在黑龙江阿城、双城、滨江等地,以现金和种子贷与种植甜菜的农民,订立契约,所产甜菜归其收购。这一现象主要表明当时中国
A.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提高B.沿海通商口岸农产品商品量增长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农业生产部门都卷入了世界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022-04-24更新 | 337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晚清)关税占财政收入比重图》,可知当时中国
A.清政府关税收入不断增长B.通商口岸不断深入到内陆腹地
C.贸易顺差的地位长期保持D.日益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郑观应、唐廷枢等中国早期买办无一不纳资捐官。清末买办盛宣怀曾忠告一位搞商务的朋友:“目前办理商务,若不愿为他人之下,仍可列主事之衔。”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A.买办把持官场B.经商环境恶劣C.官商勾结严重D.重商风气浓厚
6 . 以洋布为例,19世纪70年代“手织土布的售价较高;因而贫苦人便不得不买便宜的但并不耐用的洋布了”。90年代,则“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一变化表明
A.机制产品因不耐用而不受欢迎B.传统生活思想观念不断变化
C.传统手工业产品完全退出市场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65年之前,茶叶和生丝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都在90%上下。此后到1895年前茶、丝出口值比重不断降,茶叶和生丝的出口值呈现与其不断增长的出口数量相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丝茶生产技术停滞不前B.传统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丝茶出口价格日益提高D.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1845-1850年广州对外贸易情况表,表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年份茶叶出口值(万磅)生丝出口量(包)棉花进口值(万磅)对英贸易总额(万元)
18457600680077003100
18505500430064001600

A.闭关锁国状态仍在延续B.丝茶出口竞争力日益削弱
C.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D.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转移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兴旺发展
2021-02-05更新 | 156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哈尔滨三十二中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它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的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其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不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近代化B.瓦解了农耕经济与手工业的联合
C.对中国城乡经济起破坏性作用D.使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突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