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曾有参股洋务民用企业的商人这样说道:“若云官办,则实招商股,若云商办,则有总办、帮办、提调名目。商民虽经入股,不啻途人,即岁终分红,亦无非仰人鼻息。”此商人意在(     
A.说明洋务民用工业的性质B.强调产权变革的必要
C.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D.宣泄参股商人的不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一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意在
A.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C.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D.拓展洋务领域,实现富国强兵
3 . 清代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写道“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焦及眉毛,俄国之僭伊犁,法国之吞东京,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地,势极形危险。盖自庚申一炬,中国始知他国皆清醒而有所营为……窃以此际,中国忽然醒悟。”此时的“忽然醒悟”导致了先进的中国人
A.开眼看世界,起到启迪思想解放的作用B.学习西方,迈出近代化第一步
C.托古改制,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强国之道D.结束专制,开启民主共和之路
4 .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C.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2020-11-18更新 | 544次组卷 | 36卷引用:海南省屯昌县屯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海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由海入侵的步步深入,清政府采取的海防战略从“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到“师夷智以造炮制船”“水陆兼防”“以水为主”。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但其权限被限制在军政方面,军令权掌握在皇帝和军机大臣手里,舰队指挥权掌握在前陆军将领手里。同期日本形成了在天皇统率之下的海军省和海军军令部,海军以平均每年置舰两艘的速度加快建设。清朝“自光绪十四年后,未增一船”,战时甚至出现“子弹巨细,多与炮径不符”的窘境。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晚清政府开始意识到“争夺制海权”的重要性。

——摘编自李强华《晚清海防战略的嬗变历程、制约因素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我国海洋利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海防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大革命以前,法国就已经从英国进口了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大革命爆发以来,法国政局长期动荡,工业革命进展有限。1830年七月革命后,工业革命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来看,法国经济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机器为大工业的贡献除了军工以外并不很多。资产阶级大多将资金投入到信贷业务上,甚至贷出国外,坐食利息。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鼓励建立大公司,降低工业税,疏通运河,大力兴建铁路,兴修水利。以至于在其统治的20年时间里,煤产量增长2倍,生铁近2倍,钢近3倍,钢轨近5倍。在农业上,化肥,脱粒机,收割机的使用也普遍起来,农业人口开始低于域市人口。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发展起来。

——摘编自蔡文林《近代法国近代化新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末法国工业的发展态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法国与中国工业化中得到的启示。
7 .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2019-01-30更新 | 5926次组卷 | 8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873年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上述企业所反映的民族工业产生路径包括
①外商投资
②洋务派创办
③商人投资
④手工工场转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2019-01-09更新 | 1022次组卷 | 22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2018-06-10更新 | 7729次组卷 | 10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