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不能体现李鸿章这种思想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B.开平煤矿
C.福州船政局D.上海机器织布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事件时称,(它)是中国近代化历史上的重要一步,尽管失败了,但对中国社会依然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其创办的军事工业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这一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一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意在
A.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C.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D.拓展洋务领域,实现富国强兵
4 . 1872年,李鸿章支出一些官款作为启动资金,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购置轮船,设立轮船招商局。可是,人股者不多,资金缺乏,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李鸿章将这种体制概括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这一体制
A.导致洋务企业垄断中国航运B.增强了与外国公司的竞争力
C.损害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D.明晰了民用工业的产权归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
A.使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缓解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6 . 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李鸿章准备购买英国产的最新巡洋舰,但朝廷中众多大臣从中作梗,最终这艘巡洋舰被日本购买,成了日本的吉野号战舰,在黄海海战中把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材料可用来说明清廷
A.天朝上国观念依然浓厚B.对世界形势反应迟钝
C.众多大臣暗中助日侵华D.对日本侵华未做防范
7 . 下列史事堪称洋务运动成败的试金石的是
A.中法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1-04-22更新 | 48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于1866年在福州建立,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后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人才。据此可知
A.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B.中国率先实现了教育近代化
C.“中体西用”思想最终形成D.新式学堂服务于政治的需要
9 .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据材料一判断“是役”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的内容,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日被称为“九七国耻”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此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提出的革命理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

传统社会近代社会
转型的表现经济结构以小农生产方式为特征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
封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官办经济
经济体制维持自然经济的体制发展商品经济与维持小农经济并存的体制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鼓励实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转型的动力传统认识传统认识外来压力说;中国自行发展说
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近代中国对源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文明的应激式学习

——摘编自陈广亮《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依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