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成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海沿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

——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推动力。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2018-11-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法、德、俄、日、美等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显然是各有特点的,这些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基本都是相当充分的,它们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是良性健康的。和这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比较,旧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更有根本不同的特点。因为旧中国不像它们是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更加曲折、波澜起伏。

——摘编自全慰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中国本国的资本主义,一直分为官僚买办资本与民族资本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前者在政治上居统治地位,后者是受压迫和倒霉的。因此,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的确直接推动了其中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直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反动政府的压迫下,不可能有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从理论上说,不经过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得不到发展的,不过步子要慢得多罢了。

——摘编自林耀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资本原始积累不同于欧美各国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资本原始积累不充分的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

2018-03-0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
借款次数总额经建借款额及占
总额百分比
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
借款额百分比
晚清政府20813.1亿两(白银)3.7亿两;28.2%2.8亿两;76%
北京政府64615.7亿元(银元)4.5亿元;28.6%3.2亿元;71%
南京政府10845.0亿元(银元)6.0亿元;13.3%2.2亿元;37%

A.近代中国政府重视对铁路建设的投资
B.近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完全依赖于外国
C.晚清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铁路建设
D.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加剧
2017-12-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

2017-08-08更新 | 104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教育,熟读古代典籍。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阅读《西国近事汇编》等介绍西学知识的书刊,并游历香港,后参加顺天乡试失败,南归途中大购西书,认真研读,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中法战争失败后,要求变法图强,进行宣传活动。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14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被派往英国流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连续发表《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翻译《天演论》,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含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