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企业

数量

经费或投资额

雇佣工人

洋务派军事工业

19个

约5000余万两

1万余

洋务派民用工业

约27个

2964万两

25500-29500

私人资本企业

170个

879万两

6万多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B.外国加强对华商品输出
C.洋务企业已成经济主导D.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2 . 1904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立通海垦牧公司,专门用于收购苏北海滨的盐场荒地。1914年以来,通海垦牧公司从淮南垦务局贱价买到许多土地。此外,大生纱厂所得到的借款,也大量用来兼并土地。张謇的做法(     
A.受到“实业救国”思潮影响B.缓解了民族资本的资金压力
C.反映他经济思想落后的一面D.有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2023-02-1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闯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月,内阁学士宋晋以“靡费太重”为由攻击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对此,李鸿章向清廷提出兼造商船,华商自立轮船公司,以解决养船经费的不足,得到了清廷的批准。不久,上海轮船招商局设立。1877年。招商局收购关商旗昌轮船公司,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

材料二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最用画汽权物借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偿值之高,活予从前,通获厚利",在继昌隆的带动下,南海、顺德两县的理丝业勃然兴起,到1881年已有10个厂,服车2400架。90年代初。广东缫丝厂发展到5060家,大厂雇调工人这800人之多。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些举措?说明这些举措的目的。
(2)继昌隆缫丝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3)说明上述两类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
2023-01-2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年冬季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经济结构趋于合理B.民族工业分布不均
C.经济主权丧失殆尽D.社会结构逐渐失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中国19世纪70年代经济成分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
A.中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B.中国经济受到外商经济影响
C.中国自然经济主导地位丧失D.西方列强公开进行资本输出
2021-07-18更新 | 12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2021-02-10更新 | 138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展了对劳工问题的社会调查,下面材料是部分调查的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第7卷第6期、第8卷第1期调查报告表(1920.51920.9

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李嵛《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记者《香港罢工纪略》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
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次山《上海劳动状况》
无我《唐山劳动状况(一)》李少穆《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
许元启《唐山劳动状况(二)》杨赛陶《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
高君宇《山西劳动状况》马伯援《湖北湖南间底风俗》
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刘云生《汉口苦力状况》
《长沙劳动状况》文华大学学生《武昌五局工人状况表》
高宇罕《范湖劳动状况》

材料二   《新青年》载上海纺织业细纱厂男工工作状况(李次山:《上海劳动状况》等,1920.5.1

事物工数工价工作时间事物工数工价工作时间
工头每月22元收筒管每工3角12小时
加油每工3角7分12小时秤车每工4角2分12小时
常日工每工3角7分12小时童工头每工2角2分12小时
摇车头每工3角7分12小时童工每工1角8分12小时
派粗纱每工3角2分12小时打八带每磅4分12小时
拉纱每工3角12小时皮棍司每月20元12小时
扫地每工3角12小时小皮棍司每工2角2分12小时

——以上材料均摘自《近代史研究》(2020.4.第11119页)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话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2020-1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5月质检历史试卷
9 . 下面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一些情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标示①②③④曲线,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经济成分。


材料二 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近代工业合计近代民族工业
厂数资本(千元)厂数资本(千元)厂数比重资本比重
第一时期1872—18941754889353469730%9.6%
第二时期1895—19136852234234639080168%41%

材料三 如图是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部分行业的经济发展指标(1933年指数为100)



请回答:
(1)依据产生时间及发展的阶段特征判断材料一中代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哪一条曲线?它在中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近代民族工业在第二时期有了较大增长,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什么时间?其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最高峰处于什么时期?产生这一高峰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此后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具有哪些特点?导致其发展困难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