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开放之路

1898年光绪帝电谕各封疆大吏:“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着沿江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拓展商埠,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维利益,而保主权”。

民国四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日本国臣民得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等各项生意”等,中国政府出台《自开商埠章程》。章程规定:设立商埠局管理界内土地工程警察杂捐各项;界内一切行政司法权,统归中国官吏管理执行,外人诉讼依约办理,但外人愿赴中国审判官起诉时,得受理之;界内土地租期以50年为限。后,又有不得(外人)在商埠内开设工厂,所租土地及建筑物以30年为限的调整。

——李育民《近代中外关系与政治》


(1)以“挑战与应对一中国自开商埠”为主题,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从小渔村到创新之都

1979年,深圳蛇口南头半岛中国境内首个允许外资投资的地方——蛇口工业区,破土而出。

1979年到1984年,蛇口率先推出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率先实行全员合同制等,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

1987年,深圳市政府制定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退伍军人任正非在该年靠集资来的2.1万元在深圳创办了华为公司。

2019年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被称为“中国最强街道”。华为、大疆、中兴、腾讯、迈瑞医疗、长城计算机……众多企业位于同一街道。

2019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文件,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搞自微信公众号“侠客岛”《1979年,深圳蛇口一声爆响后……》


(2)读材料,概括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经济特区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的维护。从“儒贾”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儒贾”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   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字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层体系。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895-1905年、1905-1911年、1911-1920年。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传统型的市镇,在明清时期大量兴起,地区上集中在江南。这些市镇作为农村副业产品的收购站,往往是在天亮前拂晓时间挑灯交易,天亮以后农民就可赶回家中。从这些市镇运送商品的路线看,这些市镇与县治或府城缺乏传统的集散关系,松江梭布销广东,金山县朱泾镇的布“达两京者不少辍”,南翔镇及魏塘镇的刷线布,又名扣布,售至京师。这些市镇吸引了外地的大量资金,远来的客商既无时间也无能力直接与为数众多的乡民打交道,双方都要通过当地的中介商人,称为牙行、布庄或布局。

一一摘编自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近代苏中市镇贸易逐渐纳入以上海为中心的贸易网络中,大量棉花通过市镇运往上海、无锡等地,再由上海出口国外或作为原料供应上海、无锡等地的纺织厂。苏中市镇商业中五洋业兴起和发展(五洋泛指洋油、洋火等洋货),地区传统手工业开始解体和分化,最显著的发生在棉纺织业,土布生产也被迫改进工艺,大量使用洋纱。1895年张謇在唐闸镇创办了大生纱厂,其它市镇也陆续建立了工厂,到民国建立前,苏中市镇近代工业已经粗具规模。

——摘编自梁磊著《近代苏中市镇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非传统型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苏中市镇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 . 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摘自王永星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1915年各省工场数及职工数
省份
工场数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万)
山东
936
2.4774
3792
江苏
1288
14.2678
2588
安徽
386
2.468
1622
湖北
532
3.679
3414
云南
——
——
932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从儒学的发展历程看,你认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应该是什么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可以研究出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列举三项即可。
2014-05-04更新 | 5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

解读上述材料,围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归纳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

(要求:论题围绕材料信息并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6 . 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的重要物质载体,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普遍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赵永琪《中国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根据如图,概括中国工业遗产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并结合如图对其成因进行历史解释。
2021-06-02更新 | 24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押题(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
2019-03-25更新 | 1589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南北朝时期,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北宋民间用染着硫磺的杉条引火,明朝时,“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将硫磺涂在上面借以引火。那时,火柴多是家庭和小作坊制造。

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华克试制一种火药时,无意中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摩擦火柴。1831年,法国人索里亚制成黄磷火柴,使用方便,但容易引起火灾。1833年,瑞典建立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1855年,瑞典人伦德斯特伦经过反复实验,利用氯酸钾和硫磺的混合物,创制了安全火柴,应用广泛。

材料二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于1879年在广东省佛山建立。

1897年建立的的天津自来火局难以与“洋火”竞争,开业不久就宣告歇业。

1905年,光绪帝批建“京师丹凤火柴有限公司”,由农工商部投资5000元作为官股,并给予在北京区域15年经营专利,公司经营十分顺利。

1909年,罗剑秋在天津城西开设北洋火柴有限公司,曾使用的火柴商标有“红星”“万年青”等十余种。

1910年,张新吾在天津建立华昌火柴公司在火花侧标上特意加注“务求实益不夸张枝多、货整料精优长特”的宣传文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自办的火柴厂增多,火柴价格便宜,一角钱可买20多盒,城市居民才普遍使用火柴,交通较方便的农村也多改用火柴取火。

张新吾联合国内52家火柴厂,组成了“中华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有效抵制了瑞典黑头火柴在我国的长期垄断。1932年5月,在华的瑞典火柴公司自动宣布破产清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欧洲发明制造火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火柴业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世纪,英国许多新城市并不是在原有的封建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矿业资源丰富的城镇、工矿区,借助便捷的运河、港口、铁路的交通优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无家可归的农民产业工人,资源、区位、交通优势的组合优势形成经济集聚的强大能量,呼唤着一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英伦大地。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在新型的工业区出现了像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则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推波助澜,“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摘编自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与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发展相比,指出英国城市化特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8-10-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