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与信息反映了
年代植茶面积(万亩)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
1837521260.520060.5
1861625312.5202.5110
1871819409.5202.5207
1886934.9567.46205362.46

A.茶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逐利意识逐渐淡薄
B.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带动人民富裕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完毕
D.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2 . 读下表。表格信息反映出部分年份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
1872年1881年增长率(%)
棉纱(万担)517.1244
棉布(万匹)1224.11493.122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中国棉纺织业大量采用洋纱
C.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不断增加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020-09-1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届高三9月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从下表数据可知
投资者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30.86
一般商人18.52
手工作坊主7.41
华侨商人7.41

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B.民族资本来源较广泛
C.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D.民族工业发展较迅速
2017-05-1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历史试卷
4 . 丝绸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问题一: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

秦汉时代,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一片葱茏。凭借地利,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种桑麻。此后,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代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而且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然而,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唐代以后,北方环境发生变化,渭水的流量明显减少,航运也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已经无影无踪了。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也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编自《简明宋史》《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问题二:中国近代丝绸企业的兴衰

1873年,陈启沅回国创办机器缫丝厂。几年之后,南海县知县查封该厂,给机器缫丝业定了几条罪状:一是每偈约用女工四百余人,男工一百余人,无论男女混集,易生瓜李之嫌。二是统计江浦一带,共有机器一十一座,应用四千四百余人,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这样,以继昌隆为开端的十家机器缫丝厂惨遭“腰斩”了。             

——摘编自《办理学堂乡情形第二禀》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以下调查报告。
关于继昌隆缫丝厂的调查报告
创建背景
受阻原因

2020-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镇数量大幅增加,城市人口膨胀,城市中工商业从业者增多,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层出不穷,导致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经济性商业城市转化。与此同时,城市格局因古典坊市制的崩溃而有重大改观,临街设店的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初见端倪。更值得重视的是,宋代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生产性工商业城市,如浙东金华可以认为是纺织城镇,余州附近的利国监可以视作冶金城镇,还有常聚十余万矿冶工匠的江西铅山场、广东冬水场亦属矿冶城镇;四川井研县亦有数万井盐工匠,可谓盐业城镇。

﹣﹣摘编自葛金芳《经济变革与宋代工商业文明的加速成长》

材料二:由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还是封建性的,虽然从外国搬来了机器设备,办了资本主义企业,但社会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却完全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人,除了商人和买办外,绝大部分是地主和官僚,非朝廷命官,即地方士绅,总之都是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中的“商”,并不是普通商人,而是有官僚身份的大地主大买办和特权商人,并都是与洋务派官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尽管如此,仍然是大官压小官,大鱼吃小鱼。如投资上海织布局的郑观应、龚寿图、蔡鸿仪、经元善等人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而仍不免为李鸿章所宰割。

﹣﹣摘编自李宝珠《论障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傅筑夫教授的谈话追记》

材料三: 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热潮是从农业领域开始起步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首先表现在农田水利建设上。那一年农田水利建设的成绩显著,不少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植树造林、改良土壤、社办工业和修建农村公路等各项建设,也取得了累累成果。粮食和其他农 作物的产量明显提高。但随着“大跃进”的不断升温,在层层提高生产指标和批判右倾保守 的压力下,很快刮起虚报产量的浮夸风。由于虚夸不真实的统计,造成农业大增产的假象,使人们头脑越来越热,导致决策上出现一系列严重失误。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跃进”时期中国在农业上取得的成就及其失误。
2020-08-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据此可知

(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
B.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
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7 . 如图为中国海关1864—1895年来华外国轮船吨位数的统计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映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较大增长
②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反映了中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④这一数据的上升与中国主权的丧失和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粤铁商,咸丰年前销售甚旺,近(同治十一年)则外洋铁价较贱,中土铁价较昂,又粗硬不适于用,以致内地铁商十散其九。……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的主要出口物中,茶叶由1871年至1873年的1022159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1055064公担;……棉花由1871年至1873年的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290417公担。这种变化加上国内资本主义企业日渐发展的原料需求,又带来了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杭、嘉、湖之丝;浙、皖、闽、赣、湘、鄂之茶,一时风起,蔚为大观。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创办的工厂统计(部分)

年份厂名所在地创办人或主持人资本(元)工人数
1863洪盛机器碾米厂上海60008
1872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县陈启源
1875程恒昌轧花厂江苏奉贤206000224
1878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朱其昂
1879裕昌厚丝厂广东南海陈倠乐
1879机器轧油厂广东汕头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三 旧的封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被打破,新的因素成长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因素,中国社会才向前跨进了一步。总的来说就是:近代中国是这样一个过渡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五讲)讲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三中的“过渡”在经济上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富裕企业家、零售商人、手工艺人和旅店老板等人被称为“中产阶级”,在当时字典里的定义是“缺乏宫廷教养,不特别有礼貌”。18世纪中叶,大量自由职业者出现,如律师、医生等。19世纪,西欧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15%到25%。……最上层是一小群银行家族、工业巨头、最富有的批发商人以及顶级政府高级官员和大使;其次是律师和公证人,以及靠商业、出租地产等的家族;最底层的是商店店主、葡萄酒商、职位较低的官员、教师、手工艺人等。19世纪上半叶,由于西欧大部分地区土地所有权依旧是选举权的基础,因此中产阶级拥有的土地比重飞速上升,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中产阶级迅速扩大,中下层的增长尤为迅速。女性在商场职员、速记员、秘书、服务员等职位中的数量急剧增加,护士也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

——摘编自约翰梅里曼(美)《欧洲现代史》

材料二   最初,买办多是供应宫廷用品的采买商人。1842年后,买办逐渐变为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贸易中介人。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这些人不仅在经济上活跃,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活跃,是苏南“借师助剿”抵抗太平天国的始作俑者。但买办中另一部分人,如郑观应、徐润、虞洽卿等人,他们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企业争利于市。开埠之后,商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从京广杂货店到华洋杂货店,经营五金、洋布、棉纱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余家新式的工业企业,其主办人或投资人主要是官僚、买办、商人、地主。有人统计,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土地主。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中产阶级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历时20多年,在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海中若干小岛。当这些初生企业的产品出现于市场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予以打击。中国企业所需的原料也受到外国洋行抢购的威胁。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取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在设厂、经营和产品销售方面,没有任何的法律保障,完全听任地方官吏随意处置摆布。而许多地方官吏,还对商界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
(千元)
设厂数资本
(千元)
设厂数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结构的角度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