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一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经济结构的近代化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观点明确,调理清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0-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的维护。从“儒贾”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儒贾”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   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字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层体系。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895-1905年、1905-1911年、1911-1920年。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

——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材料二: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地理上的发现”从哪些方面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经济原因及交通变革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文明对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 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经济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据你看来,这些因素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
(3)据材料三,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会引发哪些政治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公元前1年,汉哀帝一次就赠送匈奴单于“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
材料二 今棉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价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洋布开始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中国沿海以及内地农村的广大市场。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请回答:
(1)读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丝绸不断外销,为中国赢得了什么称号?
(2)读材料二,比较各种衣被原料,说出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
(3)读材料三,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读材料四,继昌隆缫丝厂等同类企业的出现,说说这些企业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简要概述其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
2013-06-20更新 | 5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期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