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月,流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表示有意废除弊政,实行改革,推行新政。此后,清政府出台了《钦定大清商律》《商标注册,暂拟章程》《破产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保护工商业的发展,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并保障其利益,兴办近代金融业等,初步形成了带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法规体系。

——摘编自代巧丽《论晚清经济立法》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873~192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经济立法出台的背景,分析其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前期任一种出口商品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2022-0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夫之耕,食有余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

——摘编自(宋)李靓《李靓集》

材料二 十六、七世纪农业中大批劳动力离开农业而进入工业的事实,表明此时社会生产结构的某些变化。当时凡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如纺织业及其加工业、采矿业等繁荣起来。在易于发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纺织业中,首先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摘编自李沟《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材料三 1842年到1895年间,由于外国资本侵入仅是商品输出,未形成资本输出,因此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在这个阶段内,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均有了较快的发展,对以耕织结合为核心的自然经济形成较大冲击,促使其开始松动、解体;私人资本主义从无到有,并且在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的刺激下,采用较先进的设备和管理,从而使单一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至此,在短短50多年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已不是处于萌芽状态,而是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成分而存在”。

——摘编自尚和平《封建主义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综合上述 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比重表

年份鸦片棉纺织品呢绒五金棉花食糖海产品煤油燃料机器火柴其他
186746.121.110.72.47.41.21.62.00.17.4
187741.325.76.62.92.02.22.22.60.411.1
188727.336.22.32.71.41.42.73.71.30.80.40.713.3
189420.632.12.24.60.30.36.03.24.90.70.71.017.8

——据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整理


上表能够反映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进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

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而要成功应对挑战,就要打破旧的体系的束缚,这个体系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打破这个体系的过程就是制度创新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汤因比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20世纪初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
(3)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哪些趋势与特点?中国在政治方面是如何应对的?
2019-06-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   (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6 . 19世纪40年代以来,广东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特别是生丝出口。19世纪70年代,广东出口的蚕丝大量地在欧洲、美洲和印度等市场销售,广东对外贸易出现了回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
A.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B.机器使用带来的变革之风
C.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2022-06-01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高三5月考前练笔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省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统计情况。该地区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的变化
时期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
商业人数
1820~1849年292900
1850~1879年7215498
1880~1911年156011838
A.反映了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流动趋势B.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关
C.说明该地区的居民受外来压迫最重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022-05-13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张东刚《政府消费支出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00年前,世界经济是多中心的,中国是中心之一。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欧美国家是中心区,中国由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之一逐渐边缘化,成为欧美国家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产地;由于缺少先进的交通工具、运输费用昂贵、“厘金”制度阻碍、西部产品质量不佳等原因,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大,西部内陆成为东部沿海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这样,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也形成了中心-边缘关系。

——摘自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消费的变动趋势及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从中心走向边缘的原因。
2021-12-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后,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突发式”的产生,棉纺织业跨手工业和民族机器工业两个,成为早期工业化进程中二元模式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棉纺织业是近代中国最为典型的“两栖”行业。机器工业以“纺”为主,以“织”为辅,手工业以“织”布为重,以“纺”线为次。1913年,国内机制布产量增长到1756万匹,在棉布总产量中的比重也仅为2.26%。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若干现代因素催生了棉织业的原始工业化:华北是民族机器纺纱的集中之地,郑州、石家庄等地也创办了华商纱厂,这些纱厂的崛起为邻近的高阳、宝坻等地的手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相继出现了改良的手拉机和足踏机,手拉机一人一日约能织布四五十尺。1906年,高阳商会集资向天津日商田村洋行购买织机,试办工厂,是为高阳布改良之始。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立了一批传习性质的工艺局所,招收了许多织布学徒,学徒毕业后,成为工场工人。北京政府税务处重申“旧式土布,为织布生计攸关,除仍照土布减税成案每百斤征收出口正税1两及运往内地照纳沿途税厘外,其由此口运至彼口应即免征复进口半税”。

——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一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

材料二   1840牟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原“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农村因而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的生产发展。外商操纵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日益商品化。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

——摘编自曹中原《中国自然经济究竟何时开始解体》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棉纺织业的特点,以及推动棉织业原始工业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沿海纺织业受到冲击的原因,并简析近代农产品商品化产生的影响。
10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与发展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短文。
写作要求:
(1)以文章形式呈现,逻辑严谨,过渡自然。
(2)内容全面,表达准确,语句通顺。
内容包括: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4)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2020-12-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