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当西欧的小农社会正在经历阶级分化和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时,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社会阶段,当西欧越来越多的小农正在转化为新兴的无产阶级成员时,中国的小农仍旧是小农,只是经历了部分的无产化。这些差别是双方财富与势力的不均衡,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之害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也是促成十九、二十世纪大规模农民运动的乡村危机的根源。总之。这个半无产化了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村数世纪以来大规模动荡的结构性基础。

——摘编自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农经济给近代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

材料三   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该事件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不过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3)根据材料四指出,19世纪70年代限制上海发昌机器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什么?
2019-05-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的维护。从“儒贾”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儒贾”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   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字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层体系。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895-1905年、1905-1911年、1911-1920年。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二   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织业与螺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条件):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类型及理由。
(2)结合史实分析‘现代化”过程中,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哪些“转变”?并以史实说明这种“转变”产生的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昙花一现”的原因?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后来这些“条件”又是如何实现的?
2022-04-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雍正帝曾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商办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三   1899年)这本书(《美国十大富豪传》)荣德生读了好久,他从中知道实业使他们致富,实业使国家强大。……两兄弟一合计,决定把钱庄资金转移到实业上面来。……由于交战国国内实行战时经济,面粉萎缩,需求量增大,……两兄弟于是抓紧时机,不断拓展企业规模,连年增设新厂。191319141915年福新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先后筹建……荣氏的实业之舟,在面粉业的汪洋大海中再次掀起一股更大的浪潮。

材料四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徐中尼:《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


(1)材料一中雍正帝主张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近代商办企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甲午战争后,这些商办企业为什么会得到清政府承认?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末荣氏兄弟投资于实业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企业得到壮大的外部条件。
(4)依据材料四分析民族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态度和认识。
2021-08-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种经济形式投资的特点,一是全部投资中,工矿企业投资所占比重很小,商业掠夺性资本占主要地位;二是工业投资以轻工业为主;三是投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主要帝国主义势力范围内。”这则资料可以用来说明
A.自然经济彻底解体的根本因素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具有两面性
C.民族资本艰难发展的主要原因D.官僚资本迅速发展膨胀的原因
6 . 中国近代某企业“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该企业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2019-09-19更新 | 903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西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开拓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越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十九世纪发生的。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十九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十六、十七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材料三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西方冲击下经济领域内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2018-05-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上海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材料二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材料三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3)④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018-05-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历史(理)试题
9 . 明清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南京布”一度畅销海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布”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是以松江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南京布曾是中国重要的外销货物,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南京布的热销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两者之间大致承接,堪称丝绸之路的续篇。只是材质从丝绸变为棉花,消费者从达官贵人改易为普通民众。1819年是南京布出口的高点,也是由盛转衰的拐点。南京布的衰退,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

材料二   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然而,在1750年之后,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变:它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纺织行业率先进入了机械化。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它们也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

——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布”畅销海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布”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中西方经济地位的转换。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南京布”盛衰变化的认识。

10 . 步入近代,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步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式工业”兴起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中的“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图中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

2017-05-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