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棉花种植由西北和南方向渭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传播。我国人口数量在宋代有大幅度的增长,人口的大量增加,原有的丝麻等纺织纤维材料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人口大量南迁,且人口密度大,江南人均耕地少,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棉花轻薄柔软价格较低。宋末元初,江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植棉,棉花种植迅速普及。没有宋元时期江南植棉业的普及和棉纺织手工业的发展,就没有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明代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

——摘编自史宏达《论宋元明三代棉纺织生产工具发展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江南作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农村以外贸为目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丝茶出口增长,相关的手工业勃兴。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周边农村地区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中外工业资本不断渗入乡间,一方面都市工业部门不断吸引农村人口,另一方面中小型加工企业扩散到农村市镇,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在江南专业经济区域,最多的是机器缫丝厂和棉纺织厂。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特征。

——摘编自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被原料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局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议会于1721年颁布了《印花布法案》,禁止包括来自印度、中国等地的棉布进口,但并不禁止棉花进口。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逐渐废除各领域的商品进口禁令,并逐渐降低关税甚至实现零关税。1853,英国纺织业供应世界棉布求量的45%,它所消费的棉花则大部分来自美国南部,其余来自埃及、印度、巴西等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改编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稀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咬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棉布进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
3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经营销售额在1912—1925年、1937—1949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指出其原因。
(3)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9-09-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和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3)根据材料三,概况近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

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三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