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买办是近代中国商人所从事的颇具代表性的新式职业,从事买办的徽商颇多,绩溪人胡寄梅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银行买办家族。如表可以用来说明近代
胡寄梅家族买办情况简表
姓名买办前经历买办经历投资实业情况备注
胡寄梅洋务局学英文历任中华汇理和麦加利银行、有利银行、道胜银行、华比银行信昌丝厂万国商团中华队
发起人
胡笛栏从寄梅学英文英国汇丰银行寄梅堂兄
胡筠籁华比银行、上海三菱洋行银行部工作1907年,上海三菱洋银行部扩充为三菱银行,担任买办,“九·一八”后辞职上海纱布交易所常务理事寄梅长子
胡筠秋继寄梅为华比银行买办,抗战后续任寄梅次子
胡筠庵英国葛拉斯哥大学学习造船上海纱布交易所副理事长寄梅三子
胡筠庄烟台海军学校
毕业
德华银行寄梅四子

A.徽商广泛进军新式银行信贷行业B.买办成为外商在华利益的代理人
C.部分徽商家族主动应对百年变局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推动社会转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财政上的需要及外力的冲击,晚清政府开始重视工商业,并有实际的举措,但此时的重商主义是有局限性的。政府之目的仍在对外,并未认识到商业本身于民生的重要意义。经济民族主义是晚清重商主义的核心,“商战”是其主要口号,并为商人所欢迎。但晚清的重商主义有别于英国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实质在于其目的是指向国家的强大,以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有利的基础。商人地位的抬升,是服从于这个大目的的。实际上,晚清商人从来就未能获得其欧洲同行的地位。商人私有财产权仍处于暧昧之中,法律上并无此类产权的保护规定。夺富思想早就见诸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议论及政治家的实践,故商人的财产经常会遭遇政府的侵犯。轻商的社会风气也未能从根本上祛除。

——摘编自冯筱才《从“轻商”走向“重商”——晚清重商主义再思考》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西方武力入侵、五口通商开始,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控制下的世界经济体系,商品经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商业资本不断积累并逐渐转向生产领域,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社会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作为外因触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变革,口岸城市的增多以及口岸城市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构成了“重商思想”的社会基础。晚清重商思想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萌发的,因而带有浓厚的兵战色彩。在对外贸易上具有浓厚的商战色彩,晚清重商思想论者认为加强政府干预的主要形式是“官督商办”。

——摘编自刘季富《晚清重商思想与西欧重商主义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重商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重商主义思想。
2022-05-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资本较为缺乏,资金的一般流向是土地、高利贷、旧式商业和房地产业。为了吸引民间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企业无论盈亏都必须支付股东类似贷款利息的“官利”。从英美等资本主义各国情形看,企业借入资金的来源,不外商业信用、银行放款、商业票据、公司债券等数项。但是,近代中国公司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金筹集方式由于国情迥异、金融资本市场尚未完善等缘故,与欧美等国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尤以收受存款一项为唯一之特色”。张謇评价官利制度时说:“且亦赖依此习惯耳。否则资本家一齐猬(萎)缩矣,中国宁有实业可言?”

——摘编自朱荫贵《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

材料二1407年,有商人在威尼斯设立银行。到1617世纪,在西欧各大城市,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1657年,瑞典设立国家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这些新式银行资金雄厚,信用良好,颇受商人们青睐。有了商业银行作为依靠,股份公司发展成为能获取巨额利润的新的商业模式。股份公司既能够集中大量资金,从而实现高额利润,又能够分担风险。而且对于一些中小股东而言,无须直接参与公司经营,也能分享利润。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企业中“官利”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近代企业融资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各自产生的影响。
2021-03-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届高三3月适应性侧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取消了对圈地运动的限制,议会通过数以千计的圈地法,使圈地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原来亦工亦农的手工业者因在圈地运动中失去了土地,丧失了在农村生存的另一个重要生活来源,他们光靠手工业再也难以独立支撑下去了。同时,农业技术革命和19世纪农业生产开始机械化,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使农业所需劳动力减少。英国农村人口从18世纪下半叶起就开始大量向城市和工矿区流动,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50年代开始,全国农村人口的绝对数开始下降,城市和工矿区的人口数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却迅速上升。针对这种情况,1846年、1865年议会先后通过的济贫法案对在城市的贫民不再进行遣返,并扩大了救济贫民的范围和居住区。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材料二 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一向闭关自守的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世界劳工市场对中国劳动力的需求和国内人口的压力,导致大量华工走向世界。关内日益加重的人口压力和边疆地区的政治危机,使东北、蒙古等新垦区在近代日益显示出经济、政治上的重要性;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东北近代经济事业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伴随着农村自给自足状态瓦解而加强的地区间联系,以及各地农村日益扩大的不平衡及对人口压力的不同反应,使人口在乡村间的迁移更加普遍。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若干新因素,为移民的空间和职业选择提供了新途径,一种新型的近代式的移民群应运而生,城市移民随之增加。

——摘编自宫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性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业人口迁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并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初的慈善组织是随佛教传入而伴生的。唐武宗时期政府担心佛寺对社会的控制,因此废天下僧寺,政府拨付资金承担了佛寺兴办的慈善机构的运营管理。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发起、地方士绅参与的社仓、慈幼庄、慈幼局也开始出现,官办民助成为新的慈善机构特征。清初期雍正诏令全国建立普济堂、育婴堂,“行文各省督抚,转饬有司,劝募好善之人,于通都大邑,人物稠集之处,照京师例推而行之”,更带来此后全国性的慈善繁荣。

材料二   随着基督教等西方宗教进入中国,他们以救济作为进入中国的手段,在华兴办医院、学校、育婴堂、孤老院等,还参与赈灾救灾,1904年完全引入国际红十字运动理念的中国红十字会诞生,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童子军、救世军等西方慈善组织陆续进入中国。尽管清末民初,中国也出现了慈善家创办的系列慈善机构,但总体看,在中西公益组织同台竞技的格局中,红十字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因其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治理模式、国际化的背景,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中国传统的善会善堂及其后续慈善机构,因机制的僵化和资源的缺乏,逐渐走向衰落。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慈善得到恢复和振兴,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党和政府鼓励公益组织发展,不断放宽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登记成立条件,而且从税收政策上予以激励,带来了又一次中国公益事业的繁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选国《明清以来中国慈善的繁荣、溃败及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慈善事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为19世纪40年代至一战期间中外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时间中国外国
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创建。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经厂等民族工业产生。据统计,甲午战前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深入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欧美国家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末至一战前
官办企业中张之洞的湖北纺纱官局发展势头较好;以张謇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间商办企业出现高潮。据统计,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欧美国家几乎同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更紧密。美德垄断组织程度高。欧美国家进入电气时代

一战期间
民族纺织业和面粉业出现空前发展。以周学熙创办启新洋灰公司、荣氏兄弟创办中新纺织无限公司为典型代表的民族企业出口明显增加。欧洲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沟相对减少,关、日对华经济侵略加深。欧美国家钢铁工业和国防工业发展迅速。做为一战主战场的欧洲经济破坏严重。美、日经济发展迅速。

——摘编自齐兴荣主编《世界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经济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8 .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l901年为确定《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总税务司赫德向列强提供了清朝财政报告,其中收支状况表如下:

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财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经济状况”为主题,解读材料。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不同角度的信息至少3条)、总结和归纳准确、解释完整、逻辑清晰。

2017-10-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 公元前1年,汉哀帝一次就赠送匈奴单于“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
材料二 今棉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价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洋布开始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中国沿海以及内地农村的广大市场。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请回答:
(1)读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丝绸不断外销,为中国赢得了什么称号?
(2)读材料二,比较各种衣被原料,说出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
(3)读材料三,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读材料四,继昌隆缫丝厂等同类企业的出现,说说这些企业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简要概述其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
2013-06-20更新 | 5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期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