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生产动力受外部影响,在传统的人力、畜力、自然力等基础上开始使用机器力。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力的地区是(     )
A.中原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西部地区D.长江上游地区
2 . 张謇主办的南通大生纱厂,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这一现象说明洋务运动
A.抵制列强经济侵略B.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培养近代科技人才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3 . 从一定程度上看,商业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出朱雀门东壁,多为妓馆;东去东角楼,“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东十字大街为“鬼市子”,“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金融经济,在历史上最低限度有三次突然猛进。此即西周至两汉,唐宋之间,明清之际。但无一次其突出使中国经济史改观。明末之巨商,多为盐商,但因食盐由官厅专卖,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官商不分。商人至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则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明朝的政策,缺乏积极精神,虽严格执行中央集权,却不用这权威去扶助先进的经济部门,而是强迫它与落后的经济看齐。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兴起了经营进出口货物的新式商业,资本主义商业逐渐滋生。同上海五金店交换的,一极是进口外国机制五金材料的洋行,另一极是中国工、矿、交通企业。商业资本已同外国产业资本发生联系,又部分地服务于本国产业资本。19世纪下半叶,有不少中国商人在上海和其他通商口岸的大小外资企业中搭股。琼记洋行、旗昌、东海等轮船公司,华股占一半以上;烟台、怡和等丝厂和华兴玻璃厂中,华股超过80%。鸦片战争后不久,就有商人投资于现代企业,1894年以前,中国出现了100多个现代企业,其中大多有商人的投资。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认为明清商业不能“使中国经济史改观”的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商业资本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业资本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你看到有关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的资料时,你会联想到的历史学习内容是
A.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
B.农工商总局的成立
C.清政府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据粗略估计,1920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4.87%,并且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商业投机性。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请回答:
(1)材料一实际上反映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的现象。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7 . 自19世纪60、70年代起,诞生了一批中国绅商自行创办的新式企业。下列选项中,对上述企业表述准确的是
A.官营企业、国家资本、手工工场B.民营企业、私人资本、近代工厂
C.民用工业、官商合办、合股公司D.民族工业、官督商办、机器生产
8 . 52集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第5集《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沅和继昌隆》中在介绍继昌隆成立的原因时,应该提到
①洋务运动的诱导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19-01-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江苏沭阳县高一下期期中调研历史试卷
9 .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粤铁商,咸丰年前销售甚旺,近(同治十一年)则外洋铁价较贱,中土铁价较昂,又粗硬不适于用,以致内地铁商十散其九。……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的主要出口物中,茶叶由1871年至1873年的1022159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1055064公担;……棉花由1871年至1873年的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290417公担。这种变化加上国内资本主义企业日渐发展的原料需求,又带来了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杭、嘉、湖之丝;浙、皖、闽、赣、湘、鄂之茶,一时风起,蔚为大观。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创办的工厂统计(部分)

(注:统计是以使用动力的工厂为对象)

年份厂名所在地创办人或主持人资本(元)工人数
1863洪盛机器碾米厂上海60008
1872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县陈启源
1875程恒昌轧花厂江苏奉贤206000224
1878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朱其昂
1879裕昌厚丝厂广东南海陈倠乐
1879机器轧油厂广东汕头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三 旧的封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被打破,新的因素成长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因素,中国社会才向前跨进了一步。总的来说就是:近代中国是这样一个过渡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五讲)讲义》


完成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民族资本工业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三中的“过渡”在经济上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进步影响。
10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往往会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生产经营模式?它推动了我国怎样的社会转型?
(2)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新航路的开辟带给欧洲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于何时?诞生的条件有哪些?在这一新的经济因素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改变社会形态的政治斗争。请举一例。
(4)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一系列改变社会形态的斗争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8-07-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