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 . 下表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与信息反映了
年代植茶面积(万亩)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
1837521260.520060.5
1861625312.5202.5110
1871819409.5202.5207
1886934.9567.46205362.46

A.茶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逐利意识逐渐淡薄
B.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带动人民富裕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完毕
D.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3 .
年份农业(亿元)工矿交通业(亿元)服务业(亿元)国民收入总计(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人口(亿)人均国民收入(亿元)年平均增长率(%)
1850181.644.1543.80
188799.8714.4929.07143.43-0.644.0035.90-0.54
1914128.0124.8034.72187.641.004.5541.220.51

(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上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据此可知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
B.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
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2018-07-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强化训练(五)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据此可知
年份农业(亿元)工矿交通业(亿元)服务业(亿元)国民收入总计(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人口(亿)人均国民收入(亿元)年平均增长率(%)
1850181.644.1543.80
188799.8714.4929.07143.43—0.644.0035.90—0.54
1914128.0124.8034.72187.641.004.5541.220.51

(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
B.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
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880—1894年商办企业创办情况统计简表(部分)。据此不能得出,这批商办企业
行业种类办厂数量(家)企业平均资本企业分布地区
船舶和机器修造16625上海12家,广东2家,津、汉各1家
缫丝9738392上海8家,广东88家,烟台1家
棉纺织224000上海2家
火柴1137345上海1家,广东3家,其余分散各地
面粉313333上海、天津、北京各1家
印刷812500上海6家,广东、杭州各1家

A.创办得益于奖励实业政策B.投资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C.规模遥遥领先的是纺织业D.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用来佐证
时间机制棉布进口机制布国产机制布手工棉布
18400.460.4699.54
18603.183.1896.82
189414.1513.360.7985.5
191334.8332.572.2665.17

A.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C.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D.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
7 . 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据此可知

(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
B.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
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该题。
表1近代中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2   1903---1936年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量变动情况(单位千担)

                                                            —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从表1和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出口商品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其主要成因。
2018-01-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18届高考模拟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9 .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865~1894年,上海浦东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天津、上海共有2家面粉厂。而贵州省在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产业;内蒙古1913 年仍是空白。这两个地区到1920年都没有官办企业。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了中国
A.边疆地区封建统治强化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C.社会的半殖民地性突出D.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停滞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富裕企业家、零售商人、手工艺人和旅店老板等人被称为“中产阶级”,在当时字典里的定义是“缺乏宫廷教养,不特别有礼貌”。18世纪中叶,大量自由职业者出现,如律师、医生等。19世纪,西欧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15%到25%。……最上层是一小群银行家族、工业巨头、最富有的批发商人以及顶级政府高级官员和大使;其次是律师和公证人,以及靠商业、出租地产等的家族;最底层的是商店店主、葡萄酒商、职位较低的官员、教师、手工艺人等。19世纪上半叶,由于西欧大部分地区土地所有权依旧是选举权的基础,因此中产阶级拥有的土地比重飞速上升,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中产阶级迅速扩大,中下层的增长尤为迅速。女性在商场职员、速记员、秘书、服务员等职位中的数量急剧增加,护士也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

——摘编自约翰梅里曼(美)《欧洲现代史》

材料二   最初,买办多是供应宫廷用品的采买商人。1842年后,买办逐渐变为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贸易中介人。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这些人不仅在经济上活跃,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活跃,是苏南“借师助剿”抵抗太平天国的始作俑者。但买办中另一部分人,如郑观应、徐润、虞洽卿等人,他们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企业争利于市。开埠之后,商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从京广杂货店到华洋杂货店,经营五金、洋布、棉纱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余家新式的工业企业,其主办人或投资人主要是官僚、买办、商人、地主。有人统计,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土地主。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中产阶级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