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官利制度是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中的利润分配方式。1909年两广总督袁树勋给清廷的奏折中曾说:“按照定律,公司未有盈余,不得移本作息,然吾国风气未开通,各省商办实业、公司自入股之日起,即行给息以资激劝,以广招徕。”由此可知(  )
A.工商食官制度具有历史的传承性B.近代企业深受传统商业理念影响
C.官利制度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两广地区商办企业经营理念先进
2022-02-2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如东中学、姜堰中学2022届高三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以下是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大事记,其发展历程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
时间继昌隆缫丝厂大事记
1872年陈启源回国,在曾留学美国后在清廷任职的容闳帮助下,从美国进口当时较先进的蒸汽缫丝设备。
1873年继昌隆缫丝厂在广东南县兴办投产,第一年利润率即超过三分之一。
1881年南海县蚕茧歉收,手工缫丝者聚众闹事。地方官扣上“有伤风化”、“易致失业”等罪名,勒令关闭。陈启源将厂迁址澳门,改名“复和隆”,继续营业。
1883年陈启源父子发明一种既可足踏又可机动的小型缫丝机,解决手工缫丝者生计。
1887年清廷承认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仍准照旧开设”。

A.官督商办的经营模式B.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
C.新旧杂陈的社会环境D.全盘西化的发展倾向
3 . 托波尔斯基认为历史解释可分为五种,其中:“定义性解释”,给现象提供定义,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结构性解释”,说明某一现象在给定结构中的位置,如某一事件的意义和作用。阅读下列地图:

材料   



任选一种解释的角度,解释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61年开始到1895年,清朝统治集团一部分当权人物和某些开明的士大夫开展的洋务运动,以“求强”“求富”为目的,在军事、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向西方国家学习。这场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以1884年爆发的中法战争分为前、后两期。洋务运动虽然成效有限,客观上助成了一些新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产生。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整理

材料二   思想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思想文化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19世纪70—9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和资产阶级的出现,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洋务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新因素及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89年,商办上海鸿安轮船公司创立时,大量股份为轮船招商局的买办所有。1894年,商办上海华新纺织新局的发起者和入股者大多是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参与者和股东。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A.清政府的阶级属性发生变化B.股份制成为近代企业主要经营模式
C.国内资本市场竞争十分激烈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益于洋务运动
6 . 鸦片战争后,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突发式”的产生,棉纺织业跨手工业和民族机器工业两个,成为早期工业化进程中二元模式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棉纺织业是近代中国最为典型的“两栖”行业。机器工业以“纺”为主,以“织”为辅,手工业以“织”布为重,以“纺”线为次。1913年,国内机制布产量增长到1756万匹,在棉布总产量中的比重也仅为2.26%。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若干现代因素催生了棉织业的原始工业化:华北是民族机器纺纱的集中之地,郑州、石家庄等地也创办了华商纱厂,这些纱厂的崛起为邻近的高阳、宝坻等地的手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相继出现了改良的手拉机和足踏机,手拉机一人一日约能织布四五十尺。1906年,高阳商会集资向天津日商田村洋行购买织机,试办工厂,是为高阳布改良之始。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立了一批传习性质的工艺局所,招收了许多织布学徒,学徒毕业后,成为工场工人。北京政府税务处重申“旧式土布,为织布生计攸关,除仍照土布减税成案每百斤征收出口正税1两及运往内地照纳沿途税厘外,其由此口运至彼口应即免征复进口半税”。

——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一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

材料二   1840牟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原“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农村因而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的生产发展。外商操纵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日益商品化。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

——摘编自曹中原《中国自然经济究竟何时开始解体》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棉纺织业的特点,以及推动棉织业原始工业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沿海纺织业受到冲击的原因,并简析近代农产品商品化产生的影响。
7 .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2020-1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39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月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8 . 买办亦称“康白度”(葡comprador),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用的当地管家。据统计,1862—1873年买办为上海6家航运公司提供了30%的资金,1863-1886年为开采煤矿提供了62.79%的资金,1890-1910年为中国27家大棉纺厂提供了23.23%的资金。这说明
A.买办资本与官僚资本紧密结合B.部分买办资本转化为民族资本
C.民族资本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D.近代民族经济具有半殖民地性
9 . 在1874~1894年的20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由6080万两上升到8103万两,增长幅度为30%。这一变化打破了自乾隆中期以后一百多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长期徘徊在4000万两左右的局面。晚清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清政府关税自主改革措施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社会秩序的稳定便利政府征税
2019-11-01更新 | 665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白蒲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019-06-08更新 | 8988次组卷 | 9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