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闯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月,内阁学士宋晋以“靡费太重”为由攻击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对此,李鸿章向清廷提出兼造商船,华商自立轮船公司,以解决养船经费的不足,得到了清廷的批准。不久,上海轮船招商局设立。1877年。招商局收购关商旗昌轮船公司,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

材料二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最用画汽权物借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偿值之高,活予从前,通获厚利",在继昌隆的带动下,南海、顺德两县的理丝业勃然兴起,到1881年已有10个厂,服车2400架。90年代初。广东缫丝厂发展到5060家,大厂雇调工人这800人之多。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些举措?说明这些举措的目的。
(2)继昌隆缫丝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3)说明上述两类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
2023-01-2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年冬季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2 . 1885年以后,中国进口商品有鸦片、棉纱、棉布、棉花、毛织品、食品、日用品、文具、玩具、五金器材等。中国出口货物种类,主要有豆类、草帽辫、草席、花生、皮毛、桐油、锡、猪鬃等这反映出,当时(     
A.鸦片贸易开始实现合法化B.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C.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D.中国民族工业失去活力
3 . 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经济结构趋于合理B.民族工业分布不均
C.经济主权丧失殆尽D.社会结构逐渐失衡
4 . 同治年间江海关道丁日昌向朝廷报告“上海通商贸易中与洋商合伙贸易者十之七八,自置货物贸易者十之二三。合伙贸易之船,凡报关完税等事,由洋行出面……洋商之货,进出只需完税并无捐项。”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华商企业资本力量薄弱B.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
C.外商企业享有特殊权益D.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2022-03-2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2年,宁波创设了19家现代工业企业。到1921年,全宁波共有39家现代工业企业,分类如下:
企业经营类别数量企业经营类别数量
棉纺针织业9家食品加工11家
机器修理业6家公用交通业5家
日用品工业8家
据此可知
A.面粉业已经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
B.宁波的近代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
C.宁波发展近代工业的条件优于其他地区
D.宁波近代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清政府放松限制
2022-02-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1894年间中国民族企业分布情况(部分)

(单位:家)

地区/产业上海广东湖北四川山东其他地区合计
矿业————3——2813
纺织14883——13109
火柴13——————711

——整理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中国的工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变,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初步建立。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并简要说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成就。
2022-01-0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下表内容可知,我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简表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广东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机器磨坊

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沿海地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以1901年开始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契机,清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将过去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变而为“振兴工商实业”政策,在国家权力干预下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商主义开始由一种思潮和地方经济活动转化为官方政策,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及空间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政府推行“振兴工商实业”政策的背景,简述重商主义成为官方政策后,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直接影响。
9 . 自19世纪60、70年代起,诞生了一批中国绅商自行创办的新式企业。下列选项中,对上述企业表述准确的是
A.官营企业、国家资本、手工工场B.民营企业、私人资本、近代工厂
C.民用工业、官商合办、合股公司D.民族工业、官督商办、机器生产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地点创办者企业名称
1866年上海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1872年广东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材料三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

(2)材料二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这一时期该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