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866年,广东商人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1877年1月到9月,发昌机器厂刊登推销小火轮兼及自产的车床等机器的广告,时间长达7个半月,刊登的广告数目达84次。这表明(     
A.求富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企业具有一定的制造能力D.广告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2 . 下表为根据《中国旧海关史料》整理的各区域重要口岸机器进口额统计情况。
1921—1930 年各主要通商口岸机器进口额比例关系(%)
大连天津胶州江口上海厦门广州其他口岸
1921年6.9916.866.305.2155.200.141.337.97
1930年22.635.645.963.4350.180.521.6010.18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A.工业地域分布失衡B.工业结构体系完善
C.经济中心发生转移D.对外贸易总额增长
3 . 近代棉纺织业产生时,只要因为随机而来的洋匠人手不足,就不得不"停机待匠";且办厂要同衙门各个关口打交道,“通一语,须钱也;行一牍,须钱也;求一见,亦须钱也”。材料旨在说明近代棉纺织业
A.在夹缝中产生和发展B.一直依赖于外国技术和资本
C.是洋务运动的副产品D.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1-04-19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周末质量检测(3)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3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周末质量检测(3)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謇主办的南通大生纱厂,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这一现象说明洋务运动
A.抵制列强经济侵略B.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培养近代科技人才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