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1862年,李鸿章指出:“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至妄生觊觎”,“现在江浙尚在用兵,托名学制以剿贼,亦可不露痕迹,此诚不可失之机会也”。这体现出李鸿章兴办洋务的目的是(     
A.实业救国B.以夷制夷C.御侮制内D.改革政治
2 . 1865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往在十二三岁时,强寇窃发岭外,慨然欲为经世实学,以备国家一日之用,乃屏弃一切而专力于是。”这体现出薛福成志在(     
A.弘扬程朱理学B.致力科举入仕
C.镇压太平天国D.投身洋务自强
3 . 1852年,咸丰帝下令允许汉族地主举办团练。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逐渐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武装力量;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因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亦声名显赫。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B.清朝统治危机加深
C.洋务运动的成就卓著D.太平天国呈现颓势
4 . 李鸿章统帅淮军于1862年年初到达上海,与西人接触后,自感“竟如李陵、王崎之人匈奴”,极力避免淮军与“外国人掺杂”,但不及一年,他就不禁叹服西方练兵制器“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的这一转变(     
A.增强了士人阶层的开放意识B.反映了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C.适应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D.表明近代国防转型异常艰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洋务运动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____国家的船坚炮利。为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2022-10-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张之洞指出,“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这表明他采用机器生产的直接动机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
C.抵制外国商品入侵D.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7 . 19世纪60年代,左宗棠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中国之睿知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左宗棠提出这一言论的根本意图在于( )
A.对比中西学术B.宣扬维新思想C.维护清朝统治D.鼓励学习西方
8 . 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提出:“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曾国藩(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B.提出了切实的国家发展战略
C.未能认识到中外的实质差距D.代表着时代前进的主要方向
9 . 张之洞在《劝学篇》自序中反复申明,该书外篇所列学习西方的诸项内容都与六经之旨、三代之义相合,中国“圣经之奥义”“可以通西法之要指”,中国虽未“习西人之技,具西人之器,同西人之法”,但“已发其理,创其制”。张之洞这些言论旨在(     
A.减少学习西方的阻力B.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
C.为戊戌变法提供指导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10 . 当太平天国起义席卷清王朝半壁江山之际,列强又乘机大举入侵,清廷处于危局之中,统治者被迫逃亡。危机缓解后,清政府(     
A.全面新政,应对民族危机B.学习西学,筹办洋务企业
C.顺应潮流,鼓励民间设厂D.调整政策,充当列强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