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英、法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中国的大门打地更大了……中国土地广袤,交通闭塞,为了便于深入内地,扩展势力,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开始向清政府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

——李占才《中国铁路史》


(2)“英、法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中国的大门打地更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两例说明。
(3)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属于经济侵略的哪种手段?请再举一例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形式。
(4)19世纪60年代中国兴起了什么运动?其指导思想和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三:从鸦片战争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清政府勒索了大量赔款。通过鸦片战争,英国获取了2100万元的战争赔款。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各获得了800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苏智良主编《历史》教材

材料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应秉公议定则例”。后《海关税则》又规定: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

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犯罪时,“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国政府无权受理。

——《中国清代经济史》

材料五:据时人记载:“松,太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专一纺织为业的乡村,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的丝、茶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5)请评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0-02-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政治家,以下为若干史料记载。如表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吾国以洋务衰也?……至甲午之败,其难辞其咎也。1901年梁启超《李鸿章传》
李鸿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元凶,其“自强”新政过程是中外反革命勾结的过程,甲午战争失败更是其军事上消极抵抗和外交上积极投降所致。1955年胡滨《卖国贼李鸿章》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开创人,有爱国主义之心、民族主义之情,但也有误国之处。2019年陈旭麓著、傅德华编《中国近代人物评论》
A.《李鸿章传》为研究李鸿章的一手史料,其可信度相对较高
B.《卖国贼李鸿章》相对客观公正的评述了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C.《中国近代人物评论》片面强调李鸿章的功绩,具有主观性
D.文献史料体现了作者的主观立场,并受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
3 . 【不同历史著作中的洋务运动】
在不同历史著作中,关于洋务运动的目录有明显差异。
第一章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章   太平天国与旧式农民战争的结束
第三章   “庚中之变”与清廷政局
第四章   洋务运动与西方生产力的引进

第一节   洋务事业的启动

第二节   求强与求富

第三节   教育文化的变革


第五章   城乡变动与社会结构的更新
第六章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亡
第七章   维新变法与思想启蒙

——摘自李喜所、李来容著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第十四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五章   早期工业化时期西欧的文化
第十六章   俄罗斯文明的主要特征
第十七章   伊斯兰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
第十八章   印度教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
第十九章   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第一节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第二节   中西文明的双向交流

第三节   中华技术文明发展减速的深层原因

第四节   自强运动

第五节   维新运动

第六节   “新政”和立宪运动


第二十章   日本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与冲突

——摘自马克查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根据上述目录材料,从两种不同历史观念中任选一个,对洋务运动进行评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22-04-24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4 . 《中国好声音》节目使“好声音”一词成为热门流行语。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时代的“声音”也折射出了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的叫卖声】

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到清代商贩及手艺人有近500种,所售商品不同,唱卖的声调也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季节的唱卖,或艳丽或悠长。


(1)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20世纪初的湖北“音响”】

20世纪初张之洞在湖北推行新政……汉阳铁厂的轰鸣、师范学堂的读书声、新军操练的呐喊,其实这些音响传递着张之洞捍卫的制度行将崩溃的信息。不久湖北武唱响起了辛亥首义的枪声。对此王先谦、恽毓鼎等人指责张之洞主办新政“遂为乱天下之具”,清朝灭亡“罪魁祸首,则在张之洞”。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王先谦等人观点的认识。要求:准确理解观点,充分运用材料,全面评述。

【关于全球化的论调】

(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经历过一个类似的全球化时期……现在所处的全球化时代,我们不妨将其称乏为“全球化第二轮”。(第一轮全球化时期)由于火车、汽车的发明可以在更多的地方以更快、更便宜的价格进行更多的贸易……由于光导纤维、因特网的发明,今天的世界能比以前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次全球化的初期,占支配地位的是大英帝国的力量、英镑和海军,而今天这个时期完全是由美国的力量、文化、美元和海军所统治。在美国的鼓动下创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使那些开放市场更容易连接。

——摘自2005年托马斯·弗里曼所著《世界是平的》


(3)依据材料,完成下表。

【评价历史问题的不同声音】



(4)请以“不同时代对林则徐的不同评价”为主题,简要阐释你的观点。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利用材料,史论结合。
2020-04-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与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时间最接近的事件是
A.《本草纲目》问世
B.经典力学产生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洋务运动兴起
6 . 中国近代化的征途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平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4年,李鸿章说:“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形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挑拨):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所不催;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且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1977年底到1978年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学校考试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等学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7月至9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务虚会上,许多与会者提出了改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建议。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对当时中外形势的主要认识并作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8 . 李鸿章说:“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 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 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对此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A.目的是引导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有利于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
C.找到了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D.中国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2016-11-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天朝上国”受尽屈辱,知道了厉害。太平天国起义加剧了清王朝的危机。统治者逐渐醒悟:也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启用汉族精英,学会与洋人打交道才能复兴。失败的战争,弱国的外交、军备的购买、工厂的筹建等等,把洋务领袖推向国门前沿和国际社会。他们是中国人中真正知道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列强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第一代,在鼎力于王朝免于奔溃的过程中,成为集政治上无可奈何和军事、外交、经济等移花接木地创新于一身的,为近代化奠基之巨臂。
——聂幼犁《建设民族复兴下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既然引进和发展了先进生产力,便会自然地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于是发展同世界各国交往并制成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轮船、铁路、电信工具等自是必然趋向。应该承认,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哪怕是雏形),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跟纽带,必然的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洋务运动的观点。(要求:对此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和已有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