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1—1911300560031510
1912—191960013000751625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3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3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均,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钢要的指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阳铁厂发展之路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2022-07-18更新 | 28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等人先后付诸实施的行动。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概括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原因有哪些。
2019-07-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6年,总理衔门模仿外国制定了中国第一面三角形国旗,旗中为正黄色,内绣一条青色飞龙。最初只用于水师官船,后来扩大到外交等领域。1876年,郭嵩焘提议国旗用三角形和黄色不合国际惯例。为此,李鸿章奏请朝廷将三角形改为长方形,颜色和龙纹不变。1888年,御批钦定大清国国旗为长方形黄色青龙旗。

——摘编自肖吟新《清代国旗的故事》

材料二   1912年,参议院认为:“起义之初,沿江各省即以五色旗为国旗。通行既广,全国几已一致;中国多以‘为定数,‘五色’早已贯彻人民心理,‘况民国由五大民族结合,咸于旗色之五亦隐然不谋而合’……友邦公使、外城华侨、函电所通,均以共晓(五色旗)。而外人并有目此旗为虹旗,为中国驱除专制,建设共和,正如彩虹豆天,阴霾尽扫者,可见此旗荣警……着即定为国旗。

——摘编自赵友慈《中华民国国旗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清国国旗发展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定五色旗为国旗的理由,分析五色旗取代黄龙旗的意义。
2019-03-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868年,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毕业生容闳正式向清政府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即“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国家储蓄人才。派遣之法,初次可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此百二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学生年龄,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拔数成以充之”,“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客闳还全身心倾注于晚清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洋务运动期间,被曾国藩委以全权,引入“制器之器”,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前往南京,向太平军提出组建军队、培养海军、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等七条改革。后来,他参与戊戌变法,促进辛亥革命,一直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


(1)核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派遣留学生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容闳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做的贡献。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越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战事毕矣。”“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三 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奏折
材料四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
(1)结合19世纪东西方的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李鸿章提出要实现“自强”的途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内政外交有何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据此认识,又在洋务活动中采取了什么新对策?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共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5)据以上材料信息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5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