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5年8月2日,光绪帝下诏:“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方不致有名无实。……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若商力稍有不足,亦可借官款维持。”由此可知,光绪帝意在(     
A.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度B.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
C.加强对洋务企业控制D.变革官办企业的经营方式
2 .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救亡图存、强国御侮而不懈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件重大事件
1840—1842 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一 1885 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 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 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 年英、美、法、日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 签订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他批评了惨淡经营 30年的洋务运动,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康有为主张“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2023-01-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据《曾文正公文集》

材料二   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于礼……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国藩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反动派,受到了批判。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积极评价洋务运动的热潮,认为曾国藩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他是一个识时务者。

——摘编自孙占元《十年来洋务运动研究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被评价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三,指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2-07-05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据此分析洋务运动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B.瓦解了自然经济
C.动摇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D.实现社会的转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3—1878年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表(夏东元《洋务运动史》),据此可知
1873年得利约6.7万两
1874年得利约13.5万两
1875年得利约15.1两
1876年得利约34.9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争衡半年少得十余万两)
1877年得利约41.9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半年少得利十万两)
1878年得利约76.6万两(因光绪三年十二月与英商太古公司议和,故余此数)

A.洋务运动兴起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B.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C.洋务企业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
D.洋务企业向洋商大肆出卖国家利益
2022-04-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最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基础,相反,它甚至成为市场化的阻力,并且构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组织的模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体西用指导思想B.官府主导企业经营
C.以军事工业为重心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决定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真正成为太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是“照旧交粮纳税”。这一政策以土地所有者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它不仅保护自耕农的利益,而且也保护地主的土地权和收租权。这种保护,体现了对赋税来源的关注,当然不是有爱于地主。……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天国运动“照旧交粮纳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的进步之处。
8 .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员张之洞、王先谦等人劝谕民间开矿并使用机器,丁日昌等人鼓励民间兴办新式轮船,李鸿章率先授予华商火柴专利,等等。这些举措
A.有助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消除了近代官商之间的经济矛盾
C.促进了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建立
D.加快了我国民族工业的独立发展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材料三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轻慢)处肇毅(京都)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落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求富强”采取了哪些举措?洋务运动没有能够解决“长久之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2-01-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记载“同治四年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同年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光绪七年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光绪十四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材料中李鸿章的做法
A.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先河D.初衷是改变清朝封建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