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小赵查近代经济史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雇用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A.外商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020-09-18更新 | 288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出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是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相对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2019-09-09更新 | 201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着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北京
2019-06-25更新 | 9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201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诞生了进步的经济形态。这一“经济形态”的代表是
A.上海发昌机器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大清邮政局”
D.轮船招商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一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追求
A.工业化的实现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独立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2018-10-11更新 | 73次组卷 | 3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钢铁业
B.采矿业
C.纺织业
D.面粉业
7 . 近代所开80多个商埠,先后形成了上海和长江口地区、广州和广东地区、武汉和两湖地区等6个近代文明较发达区域。这些区域显示出
A.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
B.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
C.各地经济不平衡加剧
D.商埠的文明辐射效应
8 . 有学者这样描绘中国近代经济的分布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工业曙光初现;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相对开放较早地区
②民族工业占据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8-05-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影响。
(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0 .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资本明显短缺
B.发展速度迅猛
C.地区分布失衡
D.原料供应不足
2017-12-01更新 | 298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