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经济结构趋于合理B.民族工业分布不均
C.经济主权丧失殆尽D.社会结构逐渐失衡
2 . 中国近代商办企业早期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外贸服务、出口加工、进口替代等行业,地域分布则以上海、广东为主。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商办企业
A.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和均衡B.带动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
C.代表中国工业的最高水平D.依附于资本主义国际市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甲午战争前达到高峰。民族资本工商业表现为规模小、资本少、力量微弱,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据统计,甲午战争以前,活跃在船舶修造、缫丝业、棉纺织业、火柴业等部门的工商企业有145家,创业资本总量约540万两,雇工人数约54000人。重工业如采矿业中有民族资本22家,资本总额为280万两,雇工人数13500人民族资本工商业多由官僚、买办投资经营,产生之初就与外资工商业、官办工商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资本工商业深受外资势力的压迫,在商品价格、原料、销售市场等方面无法同外资竞争。

——摘引自陈文海主编《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民族工商业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基本特点。
2019-09-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出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是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相对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2019-09-09更新 | 201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中国工业分布统计(1933年)》(郑友撰《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史实的综合分析》)。该图表

A.说明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
C.体现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特征
D.揭示出近代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6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当西欧的小农社会正在经历阶级分化和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时,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社会阶段,当西欧越来越多的小农正在转化为新兴的无产阶级成员时,中国的小农仍旧是小农,只是经历了部分的无产化。这些差别是双方财富与势力的不均衡,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之害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也是促成十九、二十世纪大规模农民运动的乡村危机的根源。总之。这个半无产化了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村数世纪以来大规模动荡的结构性基础。

——摘编自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农经济给近代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

材料三   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该事件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不过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3)根据材料四指出,19世纪70年代限制上海发昌机器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什么?
2019-05-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了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量:直隶、北京天津共455家,江浙、上海共197家,广东33家,湖北19家,甘肃、广西各1家。材料表明
①洋务运动大力创办军事工业
②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多
④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 .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地点资本雇工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1万元700人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房天津7万元10人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宁波2万两400人新式扎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广州15万两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上海5万两800人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努力追赶工业化潮流。近代化在艰难中前行。

材料一   从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经营了21家军用工厂,所费资金估算在5000万两左右。由中国人自办的民用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27家,机器缫丝厂约113家,机器绵纺织厂8家,其他轻工业工厂47家,共约195家。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设备比较完备的企业大多为官办、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企业。1895-1913年,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新投资总额达9822万元。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于商办企业。

——摘编自《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等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张謇创办有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他认为,实业和教育是国家“富强之大本”,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五四运动前后,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他们的共同口号是:“振兴实业,挽回权利。”

——摘编自白宝福《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演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工业的三种类型。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特点。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的原因及作用。
2019-03-2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