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生平简介如下:

1853年出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

1894年参加恩科殿试成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895年在南通筹办大生纱厂,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资本集团。

1901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

1902年建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

1903年筹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渔业公司。

1905年担任江苏教育会会长。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06年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政治性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创办第一所本科制民办女子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

1909年当选江苏咨议局议长。

1912年创建中国第一所盲哑学校。

1913年营筑中国第一所气象台——军山气象台。

1919年建更俗剧场。创建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伶工学社。

——摘编自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材料二   胡适是这样评价张謇的:“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摘编自蔡小柳、钟小梅《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与荣德生》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中胡适的观点。
2023-02-2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转型下面材料是高三历史学习小组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所搜集的史料。

【总纲】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PART1被动开放

PART2经济起步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PART3政体变革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PART4思想解放

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竞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廉,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1)根据研究主题,请你补充与被动开放有关的四件历史事件。
(2)对于经济起步阶段而言,结合所学,分析经济起步苦难的原因。
(3)“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胜利”结合所学与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这个史实能否为主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如不能,请说明原因。
(5)四个阶段的材料收集完成后,老师对他们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此时你身为老师,请为他们问题研究提出两条建议。(可从史料类型、研究角度等方面)。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东北地区的粮食贸易

材料   近代东北粮食贸易研究

时间概况
咸丰十年(1860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861年开始,以营口开埠通商为标志,东北的海外贸易兴盛开来。1873年,东北大豆在奥地利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参展,受到青睐,南洋国家对东北大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东北粮食贸易逐渐走向全面麦展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民国三年(1914年)大连逐步取代了营口,成为东北进出口商品的重要港口。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利用新兴的港口域市纷纷与东北展开贸易,东北粮食的贸易额呈阶梯状不断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例如油坊,火磨、烧锅等一些加工作坊开始出现在东北。而这些产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也带动着农产品贸易的多样化,粮食贸易走向成熟
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东北地区不止粮食贸易得到发展,其他商品贸易也逐渐发展至成熟。直至1931年,东北粮食的种植和农产品的生产,逐渐开始受限,粮食贸易的繁荣也逐渐消逝

——摘编自张雪《近代东北粮食贸易研究》


选取表格中任意一个时段,从中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022-05-07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七)
2022·河北保定·二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部分状元的简历

晚清状元简历
光绪二年(1876年)状元曹鸿勋在学政系列中任职十七年,后出任云南永昌知府。1905年迁任陕西,被提拔为陕西巡抚,上任时期创办了陕西延长石油厂,筹建西安通往延长的车路。1907年入京协办资政院
光绪十二年(1886年)状元赵以炯历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广西学政、会试顺天同考官
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张謇1895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建立拥有10多万亩棉花基地的通海垦牧公司,由此不断衍生成立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天生港等。1909年,被推选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推动了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状元夏同龢1904年,尚在翰林院任修撰的他请求自费留学日本,成为第一位留学国外的状元。1905年,出任广东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监督
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刘春霖朝廷派他去日本法政大学辅修科学习。1907年回国后,历任咨政院议员﹑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监督等职

——摘编自张云健《最后的士大夫:光绪朝十三位状元的近代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任选一位或多位晚清状元,围绕“晚清士大夫的近代化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紧扣主题,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13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山东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