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区后,感慨道:“国家以全力图治,何施不可。宁若我垦牧公司之初建也,有排斥之人,有玩弄之人,有疑谤之人,有抵拒之人,消弭捍圉,艰苦尤甚。”这折射出清末(     
A.国内土地开垦潜力枯竭B.民族资本对外依赖度高
C.政府全力改革以图振兴D.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85—1903年间若干年份部分税种收入情况(库平百万两)

年份田赋盐税关税岁入总数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
188530.740%7.410%15.921%77.1
1892—189431.736%13.715%2326%89
1895—190034.834%13.113%26.826101.6
190129.634%13.515%24.728%88.2
190335.434.8%12.512%55.434%104.9
注:1895—1900中的代表年;1892—1894三年平均。

——摘编自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提取材料中税收数据相关信息,并根据所学予以解读。
3 . 1905年,江南船坞为改变经营状况,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独立出来,改为民营。1905—1911年间,共造船舰136艘,相当于此前近40年总产量的9倍。1911年所造“江华”轮,质量超过同期英商祥生船厂的轮船。该船厂经营变化主要得益于(     
A.国家重视军舰的建造B.清政府财力的支持
C.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D.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2022-11-29更新 | 39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江苏武锡电力灌溉区的相关数据。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近代工业获得一定发展B.南京国民政府支持农业灌溉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D.电力在乡村中发挥主导作用
2022-11-26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6—1897年,汉口的华商--如既往地定期在上海采购进口的布和纱,英国兰开夏郡访华代表团报告说“在整个长江流域目前还没有-个西方商人从事棉制品的进口贸易,只有上海除英国资本已经从汉口等口岸撤出,并且--直没有向重庆等新口岸投资。”这(     
A.表明列强侵华的步伐渐缓B.受制于日本控制长江流域
C.反映民族资本有局部优势D.导致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有不少“不肯事清”的中国人,跟随海外贸易的航路逃往国外。清初,清统治者将这些不肯事清的所谓“汉人”的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的“莠民”和“自外王化”的“弃民”。“华侨入海,非奸则盗”“不是通番,就是叛逆”。为防止沿海人民出洋增强寓居海外“汉人”的力量,清政府对海外贸易及华侨出入国采取了严厉的限制措施。对于荷兰、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大肆屠杀华侨的暴行,清政府不闻不问。

——摘编自许肇琳《试析清代前期华侨政策及海外移民转变》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秘鲁等地的华工及华侨受到大规模的、骇人听闻的迫害,清政府立即与秘鲁、西班牙政府进行交涉,并派出容闳等官员前往该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并于1874年与秘鲁订立“查办虐待华工专条和商约”,使西班牙等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

随着与海外联系的加强,清廷特别是洋务派逐渐认识到:侨居海外的华侨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所迫才出国的。他们虽侨居海外,身在异邦,却心系祖国。在新加坡,“华民十五万,富甲各埠,除衙舍公产外,所有实业,华人居其八,洋人仅得其二”。1905年,陈宝琛发起组织的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南洋华侨投资就达200多万元。

——摘编自韩小林《论清代华侨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期与晚期清政府对待华侨态度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华侨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嘉靖、万历起,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大批读书人弃儒而商,人们对商贾中之儒者的赞扬开始出现,且日渐流行,儒商、儒贾渐成以褒义为主的词语。这一现象表明,在社会迅速商业化和道德日益沦丧的同时,人们开始呼唤和强调士人,尤其是商贾的道德和商业伦理,以重建以儒家价值观为基础的道德规范、商业伦理和商业精神,促进商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摘编自周生春等《历史上的儒商与儒商精神》

材料二   中国近代儒商主要产生于近代爱国实业家中。他们既积极吸收近代西方工商业思想和科学管理,又继承传统儒商文化,建构起近代儒商文化。近代儒商文化主要包括七方面内容:传承儒家仁道精神、秉承义利合一的经营之道、以诚信为本和做忠信之商、富有克己敬业精神和勤俭守成的美德、有浓厚家国情怀和倡行实业救国等。与西方近代商业文化片面崇尚工具理性不同,近代儒商文化弘扬儒家人文精神,将道德性的价值理性和功利性的工具理性相统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后期儒商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2022-09-3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1876年后,清政府逐步改变了对海外华侨的歧视,开始将华侨视为“华民”、“华商”和“华侨绅商”,1893年,又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华侨取得与国内臣民基本平等的地位。这(     
A.表明了传统朝贡体系的解体B.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说明中国融入资本主义市场D.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9 . 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

类别

1895-1900年

1901-1904年

1905-1911年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轻工业

111

1524.8

62

1515.8

408

5198.1

重矿业

18

376.7

20

486.0

77

2322.7

交通业

53

62.2

43

3459.9

104

3926.9

——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

A.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
C.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2022-06-14更新 | 5584次组卷 | 50卷引用: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
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2022-06-08更新 | 4467次组卷 | 4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