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本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近代中国衍生出新的含义。下图是张謇托画家单林作的“厂儆图”中的《桂杏空心》。“桂”指江宁布政使桂嵩庆,“杏”指买办盛宣怀,两人曾许诺助筹,后食言自肥,使张謇“中夜彷徨”“忧心如捣”。材料表达了张謇(     
A.对国家时局危机的担忧B.对官僚和买办们的抗争
C.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期盼D.感慨中国实业救国之难
2023-08-02更新 | 414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知恩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1892年,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爱国侨领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大清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清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批了该公司营业准照,光绪皇帝的老师、时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穌亲笔为公司题写了厂名。“张裕”二字,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有关于张裕公司说法正确的是(     
A.与同时代汉阳铁厂一样同属于官督商办的性质
B.张弼士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大规模生产
C.该公司的创办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
D.反映了甲午战后民族实业家“实业救国”热情
2023-03-24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3 . 自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开办后,“用人办事以汇丰银行章程为准则”,且在汉口、北京、福州、天津、广州、镇江等地设立了分行。分行的董事或经理,基本上没有相应的银行专业知识,且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由此可知,当时(     
A.洋务运动遭遇严重挫折B.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
C.民族工业经营理念落后D.官方强力介入银行经营
4 . 《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直至北洋政府期间,民间力量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主导力量,市场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1908年国内市场商品总量增至21. 99亿两,1920年更是达到72.54亿两,而且在工业产值中,现代化产业占比达到10.78%。”下列企业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A.荣氏兄弟的面粉厂B.上海轮船招商局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D.盛宣怀的通商银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转型下面材料是高三历史学习小组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所搜集的史料。

【总纲】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PART1被动开放

PART2经济起步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PART3政体变革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PART4思想解放

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竞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廉,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1)根据研究主题,请你补充与被动开放有关的四件历史事件。
(2)对于经济起步阶段而言,结合所学,分析经济起步苦难的原因。
(3)“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胜利”结合所学与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这个史实能否为主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如不能,请说明原因。
(5)四个阶段的材料收集完成后,老师对他们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此时你身为老师,请为他们问题研究提出两条建议。(可从史料类型、研究角度等方面)。
6 . 如表是乾隆十八年和光绪十八年岁入统计表,由如表可知:(     
乾隆十八年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光绪十八年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
地丁69.539.5
盐课16.48.8
常关税10.83.0
杂赋3.39.6
厘金018.2
洋关税020.9

注:(以各类总计为100。表格整理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A.晚清丧失领事裁判权引发的变化B.晚清岁入总额大幅度增加
C.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D.晚清传统财政的逐渐瓦解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7 . 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

类别

1895-1900年

1901-1904年

1905-1911年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轻工业

111

1524.8

62

1515.8

408

5198.1

重矿业

18

376.7

20

486.0

77

2322.7

交通业

53

62.2

43

3459.9

104

3926.9

——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

A.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
C.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2022-06-14更新 | 5584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8 . 观察如图,结合所学,下列对1893-1920年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③西方国家对华进口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欧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持续增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9 . 甲午战争以后,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许多人也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在19世纪末创办的近代民族工业有
①发昌机器厂 ②大生纱厂 ③保兴面粉厂 ④苏经缫丝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廷于18988月发布上谕,宣布“广开商埠”,“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唯有广开口岸一法。”并解释“自开商埠,与约开通商口岸不同,其自主之权仍存未分”……190512月清廷与日本订立日俄战后《东三省事宜条约》,“日俄两国军队退后,从速将十六处地方自行开埠通商”。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等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协同发力,使中国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自开商埠”的空间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自开商埠”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图表的核心观点,结合1992以来改革开放的史实概述中国经济对世界贡献水平增长的原因。
2022-05-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及选考科目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