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商业组织与经济发展。

材料   中国商业组织在近代最显著的变化是商会的产生。中国传统的商业组织,不论是按照行业形成的行会,还是按照地域形成的“帮”,主要关心的是地域的利益,而较少考虑社会整体的利益,面对西方经济势力的挑战,这类工商组织显然不能应对。据初步统计,到1904年中国商会诞生之前,外商已在中国的广州、上海、香港、天津设立了6个商会。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颁布《商会简明章程》26条,规定凡属商务繁富之区,不论省垣或城埠,宜设商务总会;商务稍次之地则设分会。商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实质上也是商人对商会宗旨认同的过程。20世纪初,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实业盛则国势盛,实业定则国势定,实业有进步,则国势有进步,实业甲全球则国势甲全球”的舆论。到1912年,中国已成立大小商会近千家,商会会员总数共196636人。民国初年,工商部颁布《商会法》,明确商会的职务为“研究促进工商业之方法”,“调查工商业之状况及统计”,并调处争议等;关于工商业法规及有利害关系的事宜,商会“得陈述其意见于行政官署”。1914315日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商联会代表大会,正式宣告全国商联成立。到1919年时,全国商会会员总数已达25万户左右,其中从事商业的店数起码在20万户以上。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商会组织诞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民国初期商会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2-05-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但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历时30余年,民办企业数仅119家,投资总额仅680万元。《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四年时间里(1895——1898年),民办企业数达到274家,投资总额达到1432万元……晚清状元张謇更是“捐弃所恃、投身实业”。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2-05-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国共有缫丝工厂87家,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仅广东省顺德县就“有蒸汽缫丝厂二百家以上,用广州造的洋式机器进行缫丝”。这一变化
A.得益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B.源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C.表明广东已成全国丝织业中心D.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4 . 如表是民族实业家陈启源的生平简介。据此可知
1834年生于以“农桑为业”的家庭
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出洋谋生,经营纱绸,获利颇丰,却未尝废农桑之心,在考察外国机器之学时受到启发,拟回国仿制,改变家乡手工缫丝的落后状况。
1873年在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1881年缫丝厂被政府下令关闭,后被迫将工厂迁到澳门(几年后迁回)。
20世纪初广东全省机器缫丝厂达数百家,有女工十几万人。
A.民族工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B.逐渐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D.官僚资本压迫导致缫丝厂曲折发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融是货币流通的调节和信用活动的总称。中国古代金融时期上起先秦,下迄鸦片战争,数千年的社会变迁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代金融业,创造了举世瞩目辉煌的贷币文化,而金融机构则未能发达。直到清代还仅有典当、票号、钱庄等落后的机构充当金融角色。

——摘编自王超《从封建金融机构到中国近代银行》

材料二   虽然国内有识之士自开埠以来一直有设银行、兴实业的主张,但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走的是一条特殊的道路,这种主张长期没有得到实现。直到外国银行进入中国的半个世纪之后,中国人才创办了自己的银行,这家银行即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中国现代金融业肇始于银行业,而中国银行业不是从传统金融机构钱庄、票号演变过来的,而首先是一种舶来品,之后又仿照西方资本主义银行的模式建立起来。自此后的中国金融业开始了外来金融向本土金融转型。

——摘编自丁骋骋《百年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近代以来我国金融业三次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金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式银行兴办的背景及意义。
6 . 据统计,到1911年底,中国注册的农业公司就有171家,这些公司或由官方倡导成立,或由绅商创办,基本采用西方公司招股形式,采用近代管理和经营方式,经营垦殖、畜牧、土地等。这些公司的成立
A.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的进程B.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C.抵制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D.得益于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所示为1904~1918年福建关税收入占全国税收总额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的福建
A.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B.对外贸易额始终在下降
C.政府对经济扶持力度不够D.受欧美列强的侵略加剧
8 . 近代汉口的火柴市场,先是充斥着欧洲火柴,继而日本火柴开始输入,数量不断增加,数量不断增加,最终在1896年超过欧洲,但在1898年日本火柴输入量也出现锐减。如表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年份
欧洲火柴日本火柴
数量(罗)总值(海关银两)数量(罗)总值(海关银两)
1894481,232119,077
1895537,48748.924
1896213.29259,610566,875111.004
1897184,28239,577549,478110,443
189818,350359779,03019.597
(日本领事报告第百二十九号,工业,第23—240)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B.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
C.自然经济顽强抵制D.群众性反洋货运动兴起
2022-04-10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894年,官商合办的湖北缫丝局成立,成立之初官员非常欢迎商人资本投资,但不久就勒令商人资本撤出,将企业改为官办企业。这反映出
A.民众参与是近代化的重要因素B.清政府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经济近代化道路的艰难D.官办模式更利于促进近代化
2022-03-27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00年,上海《江南商务报》发文章称"欲兴商务,必以各设商会,始行之有效;各商会再联一十商会,庶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内可与政府通商人之情况,外可与各国持商务之交涉,非设越会不为功也",成为当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舆论。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商人的群体意识开始形成B.商团组织逐渐走向近代化
C.商战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D.设立商会已成为民间共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