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近代宁波的纱厂大都长期雇用外国技师,到1911年则“专用华人,自为经营”,而宁波港进口的棉纱骤减,出口的华厂棉纱增加近10倍。这说明当时民族工业
A.迎来了短暂春天B.获得技术独立
C.依赖于国际市场D.竞争能力加强
2 . 下表是根据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的晚清1892—1902年的新增厂矿数量及其资本的额度,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向纵深领域的拓展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侵略
C.中国进一步卷入了世界市场D.清政府因财政压力政策调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采取了许多措施。1895年,清廷谕令“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随后,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1896年,清廷通饬各省督抚“于各省会设立商务局,……各府州县设立通商公所”,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和《矿务铁路公共章程》颁行,对发明新学新器者,给予各种奖励;同时允准民间招商集股修筑铁路及开矿等。甲午战后的短短6年中,商办企业的资本额较甲午战前的20余年增长了近4倍,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可以说是甲午战后清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材料二   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1914年7月的二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692万元。

——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材料三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


注:在工农业生产方面,1953—1956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6%。

——据《中国统计年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的背景和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 宋则久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任天津敦庆隆绸缎庄经理),在售卖绸缎中,其广告语是:“救中国,用国货,国货畅销民安乐;虽然自己是富人须想中国穷人多:将奈何,安插救济人有责;国货畅销工厂众,穷人工作得吃喝”。这说明他
A.不懂现代商业营销之道B.呼吁富人直接救济穷人
C.有实业救国的理想信念D.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激烈
5 . 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工业的资本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B.爱国华侨大量投资民族工业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反帝爱国运动抵制外国商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当时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2020-07-08更新 | 9347次组卷 | 80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建厂之初,为了打开销路,荣德生一面派人到本地各面馆、面店、点心店进行推销,实行先试用后付款的办法,并采取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消费者……1910年荣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向中国市场出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大力扩充规模,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面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或化为废墟或被毁损。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全国各地掀起了抵制日货的高潮,结果使得日本向中国输入棉纱、面粉的数量锐减。荣氏兄弟秉承实业救国理念,在办厂之初创立的品牌就富含爱国气息。比如面粉厂的名牌产品叫做“兵船”,寓意就是“振兴中华、以牙还牙……

荣氏兄弟捐款支持罢工、罢市活动,不仅奠定了自己面粉大王的地位,而且还并购了日本纱厂,大长国人志气。     

   ——凤凰网《旧中国的唯一财团:荣氏家族的崛起》

材料四     日军疯狂侵华,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

——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在20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荣氏企业难以恢复战前辉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四,以荣氏企业为例,简述民族工业在近代民族救亡中起到的作用。
8 .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观愿望是
A.抵制外国的资本输出B.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C.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D.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9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2020-04-23更新 | 257次组卷 | 47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紫竹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