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09年全国实业学堂及学生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种类农业工业商业实业预科
及其他
合计
等级高等中等初等高等中等初等高等中等初等
学校53159710471101767254
学生数5303226227211361141255824973751403816649

A.实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B.近代教育改革面临困境
C.动摇传统儒学统治地位D.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2023-01-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学堂除了语言类外,算学、物理、地理、轮机等课程也纷纷开设,甚至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甲午战后,实业学堂逐渐取代洋务学堂,纺织、商业等科目纷纷进入课程内容。这表明当时(     
A.近代学校制度已经建立B.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C.人才培养适应实际需求D.西方器物传入刺激传统教育
3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日“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造二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18781214日《申报》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始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反映了什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姬文撰写的《市声》于1908年由商务印书馆刊行,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许多重大历史现象,该小说的梗概如下:

出身秀才的刘浩三,曾留学国外,他凿过一部织布手机,只因中国没人讲究此道,也没拿出来问世,还著了一部汽机述略,托人呈上去”.受到官府的肯定。但终因衙门体制的低效与无能,无果而终。他空有能力,报国无门,只盼改良社会。后来对官场失望的刘浩三去了上海,感叹道,中国不讲究工艺这是我国数千年社会使然,忒把工艺看得轻贱了些”“商界上一年不如一年,将来民穷才尽,势必致大家做外国人的奴隶、牛马。因此在上海,一面开厂,一西开学堂。(他)认为不到十年,工人有了学问,那学成专门得,便能悟出新法;那学成普通得,也能得心应手,凑拢来办事,自然工业发达。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
2022-07-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5年,为抗议美国奉行迫害华人的排华政策,同时也为抵制列强欺凌,维护国家主权,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抵制美货运动爆发。在抵制美货期间,美国对华出口一直处于下跌状态,尤其是棉纺织业和面粉业等遭受打击最大。由此可见,抵制美货斗争(     
A.大幅度减少关税收入B.有利于维护民族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D.表明了中国已经是经济强国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并对其成因做出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和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22-06-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前世今生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年份出口商品进口商品
原料半制品制成品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189315.628.555.98.491.6
191039.82535.217.682.4
192040.121.139.428.571.5
193049.715.734.626.973.1
193648.312.339.544.555.5

——改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从进口的生产资料品来看,1913年从国外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为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了1936年,已增至3850万关两,占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生铁、钢和其他建筑五金、化学产品、工业用染料和颜料等商品的进口值及其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大为增长。1913年这些商品仅占总额的11%,到1936年已增至24%……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及原材料出口在整个出口商品中古比重很高,这些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典型的粗放式的特点,其增加主要依赖价格和数量的推动……

——摘编自《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货币化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9 .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单位:万两)。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①出口以轻工业产品为主   ②对外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③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A.①②B.③C.①②③D.①③
2022-06-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该表可以说明近代中国
年份生产资料半制品制成品
农林渔牧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生产机器生产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18732.637.458.31.7
189315.628.40.153.42.5
190326.80.20.217.214.732.98.0

A.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B.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
C.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D.出口贸易总值相对稳定
2022-05-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