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管子·治国》有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古往今来,上自政治家,下自普通百姓,为此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的改革分为三大类别: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他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王安石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整个国家才能强盛。他需要人民健康、富足,同时愿意为国家利益服务。

——摘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关于“振兴实业”的舆论宣传和为此而着力提倡的国货运动,激励了工商业者投资开办工厂,爱国华侨也竞相归国投资办厂和努力推销国货产品。1915年日本提出阴谋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全国人民更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一时间人人以用国货为荣,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摘自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并从富国的角度写出变法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两大主要轻工业系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标志是什么?写出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创新上“先富带动后富”的举措。
2022-01-2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